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琵琶的意思、琵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琵琶的解釋

[pi-pa,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彈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漢“裁筝築”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它從西漢試制,曆東漢、魏晉、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漢末魏初始獲“枇杷”名。魏晉時,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詳細解釋

(1).彈撥樂器。初名批把,見《釋名·釋樂器》。此類樂器原流行于 波斯 、 阿拉伯 等地, 漢 代傳入我國。後經改造,圓體修頸,有四弦、十二柱,俗稱“秦漢子”。一說,我國 秦 末,百姓苦 長城 之役,弦鼗而鼓之,琵琶即始于此。(見 晉 傅玄 《〈琵琶賦〉序》。) 南北朝 時又有曲項琵琶傳入我國,四弦,腹呈半梨形,頸上有四柱,橫抱懷中,用撥子6*彈奏,即現今琵琶的前身。 唐 宋 以來經不斷改進,柱位逐漸增多,改橫抱為豎抱,廢撥子,改用手指彈奏。現今民間的琵琶有十七柱,通常稱四相十三品,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後者能彈奏所有半音,技法豐富,成為重要的民族獨奏樂器。

(2).指彈奏琵琶的指法。 宋 王谠 《唐語林·識鑒》:“﹝ 王蝺 ﹞又見 康崑崙 彈琵琶雲:‘琵聲多,琶聲少,亦未可彈五十四絲大弦也。’自下而上謂之琵,自上而下謂之琶。”《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怎的推手向外為琵,合手向内為琶,怎的為挑,為弄,為勾,為撥:--指使的他按譜徵歌都學得心手相應。”

(3).魚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於是乎長鲸吞航,修鯢吐浪,躍龍騰蛇,鮫鯔琵琶。” 劉逵 注:“琵琶魚,無鱗,其形似琵琶,東海有之。”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海魚千歲為劍魚,一名琵琶,形似琵琶而善鳴,因以名焉。”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琵琶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琵琶(pí pá)是中國傳統彈撥樂器,曆史悠久,形制獨特,音色豐富,在漢語詞典及文化語境中有多重含義:


一、字源與結構


二、樂器本體釋義

  1. 形制特征:

    梨形共鳴箱,曲頸四弦(現代為六相二十四品),面闆設“相”與“品”定音位。演奏時豎抱,以五指撥弦發聲(《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音色表現:

    音域寬廣,技法多樣(輪指、掃弦等),可表現剛勁激昂或婉轉纏綿的旋律,故有“金石之聲”之譽(《中國音樂詞典》)。


三、文化象征與文學意象

  1. 藝術符號:

    作為“彈撥樂器之首”,象征中原雅樂文化,常見于敦煌壁畫、詩詞歌賦(如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

  2. 情感載體:

    在文學中常寄托離愁别緒(如王昌齡“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别情”),亦隱喻溝通媒介(“琵琶别抱”指改嫁)。


四、曆史演變與分類


參考資料:

  1. 劉熙《釋名·釋樂器》,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
  3.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4.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音樂詞典》,人民音樂出版社。
  5. 白居易《琵琶行》,《全唐詩》卷四三五,中華書局。
  6. 王昌齡《從軍行》,《全唐詩》卷一四三。
  7. 林謙三《東亞樂器考》,音樂出版社。
  8. 樂聲《中國樂器志》,輕工業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琵琶是中國傳統彈撥樂器,具有兩千多年的曆史,其名稱和形态均蘊含獨特文化内涵。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1. 名稱由來
    “琵琶”二字源于古漢語中的彈奏技法:右手向前彈為“琵”,向後挑為“琶”。早期亦稱“批把”,漢代《釋名·釋樂器》記載其名與騎射文化相關,形容馬上彈奏時的推、引動作。

  2. 結構與材質
    琵琶為木制或竹制,音箱呈半梨形,張四弦(早期用絲線,現多用金屬或尼龍)。琴頸與面闆設“相”和“品”以确定音位。演奏時豎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彈撥。

  3. 曆史發展
    起源于秦朝,西漢時結合筝、築改良,經魏晉至隋唐定型。唐代以前,“琵琶”泛指魯特琴族彈撥樂器(如阮、月琴等),後逐漸專指曲項梨形琵琶。

  4. 文化地位
    作為“彈撥樂器之首”,琵琶可獨奏、伴奏或合奏,廣泛用于傳統音樂及詩詞意象(如《琵琶行》中的“大珠小珠落玉盤”)。

若需了解更全面的發展脈絡或演奏技巧,可查閱相關音樂史文獻或專業教程。

别人正在浏覽...

頒赉褊衫蠶種插架幨車讒短弛謬痤疿亶亶封識婦好墓副靖高業貫址鼓瑟海津诃問化機化緝黃涔黃淨子花旗獲緻踐汙漸至佳境棘輪近瞅子晶琅琅記注蠲疑決命争首菊老荷枯鈞台開列樂哈哈牡荊南越膩心鵬鼇遷宅凄恻傾壓穹顯曲議饒減榮潤如願神骥出枥師老兵破輸貢苔藓談評梯仙銅綠偷薄頽命腯腯無幹浄枵腹從公狎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