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一種迎賓之禮。謂諸侯入朝,天子派人到王城郊外慰勞。《周禮·秋官·小行人》“凡諸侯入王,則逆勞于畿” 清 孫诒讓 正義:“諸侯來至距王城五百裡之畿,則小行人為使往勞之也。其禮以覲禮約之,當亦皮弁用璧如郊勞之禮。據《大行人》雲:‘上公三勞,侯伯再勞,子男一勞。’則畿勞之禮,蓋惟上公有之。”
“畿勞”是一個古代禮儀相關的詞彙,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畿勞(拼音:jī láo)指古代諸侯入朝時,天子派遣使者到王城郊外進行慰勞的迎賓禮儀。這一儀式體現了周代禮制中對諸侯的尊重和等級規範。
根據《周禮·大行人》記載,不同爵位的諸侯享受的慰勞次數不同: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秋官·小行人》,清代學者孫诒讓在《周禮正義》中對此有詳細考釋。
以上信息綜合了《周禮》記載及後世禮學研究成果,反映了周代分封制度下的禮儀體系特點。
《畿勞》指的是古代京城附近的勞動,主要指的是為京城提供糧食、物資等生産勞動。畿勞也可泛指為朝政服務,為皇室提供各種勞動和服務。
《畿勞》的拆分部首為“田”和“力”,其中“田”為上部分,又稱為上田部,表示與田字相關;而“力”為下部分,代表勞力、工作。
《畿勞》的總筆畫數為12畫。
《畿勞》是一種較為古老的漢字,出現在古代書法和文獻中。它是通過“京”與“勞”的合并而成。
《畿勞》的繁體為「璣勞」,其中「璣」為上部分,「勞」為下部分。
在古時候,『畿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畿』是古代的地名詞義,書寫時上方用『留』字旁取音。勞則寫作『勞』,并沒有改動。
1. 身居畿勞的官員們要為國家的發展盡職盡責。
2. 他的父親常年在京中畿勞,辛勤工作,為家庭付出了很多。
畿境、畿外、勞力、勞動、勞累。
京畿、京務、京務勞民。
逸閑、閑居、休養、遊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