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印紫绶。指代高官。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詩:“玉蹄裂鳴水,金綬忽照門。拂拭貧士席,拜候丞相轅。”
“金绶”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幾方面綜合解釋:
“金绶”指金印紫绶,是古代高官的象征。其中:
詞語通過借代手法,以“金绶”直接指代身居高位者。例如唐代孟郊《立德新居》詩雲:“金綬忽照門,拜候丞相轅”,此處“金绶”即代指高官來訪。
部分資料(如)提到“金绶”可比喻貴重禮品或飾物,但此用法較少見,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金绶”核心含義為高官顯貴的象征,源于古代印绶制度,兼具曆史與文學雙重意義。
金绶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的含義是指金質的絲綢帶子。這種帶子可以用來系在衣服或禮物上,作為裝飾或表示尊貴的象征。
金绶的拆分部首是“钅”和“纟”,其中“钅”是表示金屬的部首,而“纟”是表示絲的部首。
金绶的總筆畫數為8畫。
金绶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金绶被廣泛用于各個階層的服飾和禮儀。它代表了財富和地位,常常用于宮廷官員的禮服中。
金绶的繁體字為「金綬」。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金绶在古時候的寫法為「釒綬」。
1. 他的禮服上系着一條華麗的金绶。
2. 這個王子佩戴着一條由金絲制成的金绶。
組詞:金銀绶、金绶兒、金绶帶。
近義詞:金帶、禦賜之帶。
反義詞:鐵绶、草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