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躬的意思、焚躬的詳細解釋
焚躬的解釋
謂不惜己身被焚。《文選·班固<幽通賦>》:“ 紀 焚躬以衛上兮, 皓 頤志而弗傾。” 劉良 注:“ 紀 , 紀信 也。 項羽 圍 漢王 於 滎陽 , 紀信 乘王車詐為 漢王 以降 羽 , 羽 怒焚之。”
詞語分解
- 焚的解釋 焚 é 燒:焚燒。焚毀。焚化。焚香。焚書坑儒。焚膏繼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繼日地用功讀書或努力工作)。憂心如焚。 燃燒 筆畫數:; 部首:火; 筆順編號:
- 躬的解釋 躬 ō 身體。 自身,親自:反躬自問。躬行實踐。事必躬親。 彎曲身體:鞠躬。躬身下拜。 筆畫數:; 部首:身;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焚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不惜己身被焚,通常用于形容為守護他人或大義而自我犧牲的精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 字面構成:由“焚”(焚燒)和“躬”(自身)組成,字面意為“焚燒自身”。
- 引申含義:指為了某種目的(如保護君主、維護正義等)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二、典故與出處
該詞最早出自東漢班固的《幽通賦》,原文為:“紀焚躬以衛上兮,皓頤志而弗傾。”
- 背景故事:
楚漢戰争時期,紀信為保護漢王劉邦,假扮劉邦乘坐王車出降項羽。項羽識破後将其焚燒緻死(《史記·高祖本紀》亦有類似記載)。班固在此以“焚躬”贊頌紀信的忠勇。
三、用法與語境
- 文學修辭:多用于褒揚忠烈、自我犧牲的品格,常見于古代詩文。
- 現代延伸:可比喻為集體或他人利益獻身的行為,但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
四、相關辨析
- 近義詞:赴湯蹈火、舍生取義。
- 差異:“焚躬”更強調主動選擇犧牲,且特指“被焚”這一具體形式。
“焚躬”通過曆史典故承載了中華文化中對忠誠與犧牲精神的推崇,其語義凝聚了特定曆史事件與道德價值觀。如需進一步了解紀信事迹或《幽通賦》原文,可參考《史記》《文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焚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的是為了追求目标或理想而舍棄個人的舒適和利益。
它的拆分部首是火和身,火字旁表示與火相關,身字旁表示與身體相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的繁體字形為焚躬。在古代,漢字書寫形式有所不同,但焚躬的字形基本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個使用焚躬的例句:他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焚躬付出了很多努力和犧牲。
與焚躬相關的組詞可以有焚心以示誠、焚書坑儒等。
與焚躬近義詞可以有奮鬥、拼搏、努力等。
與焚躬反義詞可以有逃避、懶散、消極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