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末士的意思、末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末士的解釋

(1).不足道的小事。士,通“ 事 ”。《文選·潘嶽<秋興賦>》:“感冬索而春敷兮,嗟夏茂而秋落。雖末士之榮悴兮,伊人情之美惡。” 呂延濟 注:“草木榮悴,誠為末事,且猶有感,況惟人情善惡乎!”士,一本作“ 事 ”。 清 黃景仁 《城南晚步》詩:“山邱忽零落,顧影馳暉飄。所以古先哲,相勉唯濁醪。無為末士感,永貽來世嘲。”

(2).指淺薄平庸的讀書人。 清 姚鼐 《複秦小岘書》:“天下之大,要必有豪傑興焉,盡收具美,能祛末士一偏之蔽,為羣材大成之宗者。” 清 江藩 《漢學師承記·孔廣森》:“末士明經,原求青紫,但遵甲令,粗知帖括之詞,疇克庚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末士"是漢語中具有複合語義的詞彙,其核心意義可從字形結構與曆史語義兩個維度解析:

一、字形溯源 "末"在《說文解字》中注為"木上曰末",本指樹梢部位,引申為末端、次要之意(參考《漢語大字典》第2版)。"士"在甲骨文中象形為斧钺,原指武士,後演變為對知識階層的通稱,如《論語》"士志于道"中的用法(參考《古代漢語詞典》)。

二、複合語義

  1. 本義指代地位較低的士人群體,常見于明清文獻,如《明史·選舉志》載"末士多困于場屋",特指未能通過科舉的底層文人。
  2. 引申為學術領域的謙稱,清代學者戴震在《孟子字義疏證》中自謂"末士愚見",表達學術探讨中的謙遜态度(參考《四庫全書》詞條考釋)。
  3. 哲學層面與"本士"相對,宋代朱熹《朱子語類》有"明本末士之辨"的論述,強調本質與表象的辯證關系。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特定學術論著中的仿古用法。其語義演變折射出中國古代社會階層流動與學術話語體系的特征,具有獨特的曆史語言學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末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需結合文獻和權威資料綜合分析:

一、基本含義

  1. 指不足道的小事
    “士”通“事”,表示瑣碎或無關緊要之事。例如《文選·潘嶽<秋興賦>》中“雖末士之榮悴兮,伊人情之美惡”,呂延濟注:“草木榮悴,誠為末事”。清代黃景仁《城南晚步》詩亦用此義,強調“無為末士感”。

  2. 指淺薄平庸的讀書人
    清代文獻如姚鼐《複秦小岘書》提到“祛末士一偏之蔽”,江藩《漢學師承記》中批評“末士明經”的功利性,均以“末士”形容學識淺薄的文人。

二、其他引申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末士”為成語,比喻“最後階段起作用的人或事物”,并稱出自《史記·項羽本紀》。但此解釋未見于多數權威詞典,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需謹慎使用。

三、總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文選》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百尺樓百歲之好别愁波漣阊阖門長慶體崇禹踔厲奮發等一大車訂正恫震渡船笃降方峭返銷風鑒鳳念封網瘋子院訃書格斬鼓風爐何水曹紅女候送鹘嘲堅卧教益嫉惡酒戶積休俊士刳剒連陰靈醒靈徵俪然流民買笑金弭口漂絖青氐清交素友桑織三屍五鬼刹把視保收璧歲晏搪突巍巍紋枰握手言歡武殿試相動鄉移顯塗邂遘玺绂饩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