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兵備道的意思、兵備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兵備道的解釋

[officials of rectifying armed force in Ming Dynasty] 官名。明制于各省重要地方設整饬兵備的道員。清代沿置

至兵備道(此指兵備道衙門)前被殺。——清· 邵長衡《青門剩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兵備道”是明清時期設置的官職,全稱為“整饬兵備道”,主要負責地方軍事管理與監察。以下是具體解釋:

  1. 定義與職能
    兵備道是明朝在邊疆及各省要沖地區設立的按察司分道機構,由按察司副使或佥事擔任道官。主要職責包括:

    • 分理轄區軍務,監督地方軍隊;
    • 管理兵馬、錢糧、屯田;
    • 維護地方治安。
  2. 設置背景
    明朝為加強軍事控制,在重要區域設兵備道,清朝沿襲此制,乾隆時期将其定為正四品官職,常由守道、巡道兼任。例如,清代文獻記載“至兵備道衙門前被殺”(《青門剩稿》)。

  3. 曆史演變
    該制度起源于明代的監察體系,清代進一步将其職能擴展到軍事後勤與地方治理,形成集“政委、後勤、監察、治安”于一體的角色,雖品級不高但權力廣泛。

總結來看,兵備道是明清地方軍政合一的重要官職,兼具軍事監督與行政管理雙重職能。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兵備道》是一個詞語,意思是指軍隊的準備、培訓和運用所需的一切方法、技巧和策略。該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首:八(八一刀)+ 羽(羽毛)+ 辵(辶,辵表示行走)。它來源于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是由八個相連的一刀字形、羽毛形狀和辵形狀組合而成。繁體的寫法與簡體相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兵備道》的基本結構和意義沒有改變。兵備道的古時候寫法與現代相似,隻是形狀可能稍有差異。 以下是《兵備道》的一些例句: 1. 軍隊必須進行兵備道的訓練,以提高戰鬥力。 2. 兵備道是指揮官制定的一套戰略思路和決策方法。 3. 軍隊要不斷總結兵備道的經驗,以應對不同的戰争形式和情況。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 1. 兵器 (bīng qì):指軍事武器,如槍械、導彈等。 2. 備戰 (bèi zhàn):指軍隊進行準備和布置戰鬥的行動。 3. 軍備(jūn bèi):指軍隊的武器裝備和軍事準備。 一些近義詞有: 1. 兵法 (bīng fǎ):指有關兵勤和作戰策略的法規和原則。 2. 戰略 (zhàn lüè):指軍事行動的總體規劃和指導方針。 《兵備道》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 希望以上回答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