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離世異俗。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九:“ 伯夷 不立於惡人之朝,不與惡人言,可謂離世絶俗矣。” 明 劉基 《送别燈和尚還鄉序》:“夫浮屠以離世絶俗為教,父母兄弟且不得為其親也。” 王國維 《屈子文學之精神》:“且北方之人,不為離世絶俗之舉,而日周旋於君臣父子夫婦之間。”
以下是關于成語“離世絕俗”的詳細解釋:
離世絕俗(lí shì jué sú)形容超脫塵世紛擾、擺脫世俗束縛的境界,多用于描述人物精神高潔或環境幽靜脫俗。
詞義拆解
哲學淵源
這一思想可追溯至《莊子·齊物論》,主張追求超越世俗的自由境界。
經典出處
最早見于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九:“伯夷不立于惡人之朝,不與惡人言,可謂離世絕俗矣。”。
使用場景
語法功能
多作謂語或定語,屬書面語。
王國維在《屈子文學之精神》中寫道:“且北方之人,不為離世絕俗之舉,而日周旋于君臣父子夫婦之間。”
如需更多信息,可參考《鶴林玉露》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百度百科)。
《離世絕俗》一詞意指擺脫塵世紛擾、追求超凡脫俗的境界。分解這個詞可以得到以下部首和筆畫:
離(禸,示):禸為“示”的古體,表示神明的庇佑;示為“礻”的旁邊豎起來的形狀,表示表達、祭祀。
世(一,丶,丿):由一橫、丶和丿三個基本筆畫構成,表示人世、世間的意思。
絕(纟,欠):纟是紅色的絲線,表示絲繩;欠表示缺少的意思,此處用于借代對塵世事物的遺憾。
俗(人,⺌):由人和⺌兩個部首構成,人表示人類、衆人,⺌表示行走的腳步,這裡表示人們的習俗。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追求,他們常常希望離開世俗喧嚣,追求内心的甯靜和超脫。
在繁體中,這個詞可以寫作「離世絕俗」。
在古時候寫作「離」的字形更加複雜,由于篆書的發展,逐漸簡化為現在的形态「離」。同樣地,「世」在篆書時常常寫作「丗」。
以下是一些例句:
這位藝術家追求離世絕俗的境界,每天尋找靈感于自然之間。
我們應當學會從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找到離世絕俗的甯靜。
組詞:
離情别緒、絕世高手、俗不可耐
近義詞:
超脫塵嚣、超凡脫俗
反義詞:
被世俗羁絆、陷入塵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