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兌的意思、借兌的詳細解釋
借兌的解釋
借支。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七:“常平備兇荒,立法甚嚴,而米斛有以陳易新之條,州郡恃以借兌。”《文獻通考·征榷六》:“尚書省言:‘……或以軍期應辦為名,輒行借兌拘截取撥者,乞依諸路州軍通判已得指揮施行。’”
詞語分解
- 借的解釋 借 è 暫時使用别人的財物等:借用。借閱。借賬。借據。借條。 暫時把財物等給别人使用:借錢給人。 假托:借口。借端。借故。借代。借景。借喻。借題發揮。 依靠:憑借。借勢。 還 筆畫數:; 部首:亻;
- 兌的解釋 兌 ì 交換:兌換(用一種貨币換另一種貨币)。兌現。彙兌(兩地通過信件或電報交換款項)。 液體從一個容器注入另一個容器,一種東西攙到另一種東西裡去:兌點熱水。 八卦之一,代表沼澤。 直:“松柏斯兌”。
網絡擴展解釋
“借兌”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借支,指暫時借用或預支款項或物資。以下為詳細解釋及背景信息:
1.基本釋義
- 借兌(jiè duì)指通過借用或預支的方式獲取資源,常見于古代財政或物資管理中。例如,宋代文獻記載地方政府在緊急情況下會調用常平倉的儲備糧,稱為“借兌”。
2.曆史背景與應用
- 古代財政管理:借兌常用于應對突發事件(如災荒、軍需),如《文獻通考》提到“以軍期應辦為名,辄行借兌”,即因軍事需要臨時調用物資。
- 制度規範:宋代《清波雜志》記載,常平倉制度嚴格,但允許以陳糧換新糧,地方政府借此進行借兌。
3.與“兌”相關的延伸
- “兌”的含義:除交換、彙兌外,還指液體轉移或八卦中的“澤”卦。但在“借兌”中,“兌”更偏向“支取”或“調用”之意。
4.現代使用
- 現代漢語中,“借兌”一詞較少見,多被“借貸”“預支”等替代,主要用于曆史或學術讨論中。
“借兌”是古代財政術語,核心含義為借支,常見于政府或機構臨時調用資源的情景。其用法在曆史文獻中有明确記載,現代則逐漸被其他詞彙取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借兌
《借兌》是一個漢字詞,由借和兌組成。
部首和筆畫
「借」的部首是「亻」,它有4畫。而「兌」的部首是「兒」,它有7畫。
來源
「借兌」是一個古代的金融術語,指的是借貸和還款的行為。它主要用于描述商業交易或借貸關系。
繁體
「借兌」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借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借兌」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其基本形态和意思保持不變。
例句
1. 他向朋友借兌了一筆錢,用于創辦自己的企業。
2. 銀行會核對借兌款項的記錄,确保貸款的準确性。
組詞
借貸、借款、借支、借款人、兌付、兌現、兌獎、兌換。
近義詞
借貸、貸款、還款、償還、借取等。
反義詞
借出、貸出、歸還、償還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