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江南弄的意思、江南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江南弄的解釋

樂府《清商曲》名。 南朝 梁 天監 十一年, 梁武帝 改《西曲》,制《江南弄》七曲,即《江南弄》、《龍笛曲》、《采蓮曲》、《鳳笙曲》、《采菱曲》、《遊女曲》、《朝雲曲》。皆輕豔绮靡。又 南朝 梁 沉約 作《趙瑟曲》、《秦筝曲》、《陽春曲》、《朝雲曲》四曲,亦稱《江南弄》。兩者格調、字句全同,并同有轉韻,說明《江南弄》一調已成定格。有人認為是 唐 、 五代 詞的雛形。 唐 陸龜蒙 《樂府雜詠·雙吹管》:“高樓微月夜,吹出《江南弄》。”參閱《樂府詩集·清商曲辭·江南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江南弄是古代樂府詩題名,屬清商曲辭,起源于南朝梁武帝蕭衍的創制。該題以江南水鄉為背景,多描繪采蓮、采菱等水上勞作場景,融合了吳聲歌曲的柔美特質,成為表現江南風物與女性情思的經典意象。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分述其要義:

一、辭書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釋:

江南弄

樂府清商曲名。梁武帝蕭衍制《江南弄》七曲,包括《采蓮》《采菱》等,内容多寫江南風物及兒女情思,語言清麗婉轉,後成為文人拟作的熱門詩題。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5卷第1243頁。

二、文學溯源與意象特征

  1. 起源與音樂性

    梁武帝依西曲改制《江南弄》,每首以三句七言起頭,後接四句三言,結構精巧。其曲調屬“清商樂”,以絲竹伴奏,風格清越悠揚,體現江南音樂的抒情特質 。

    來源:郭茂倩《樂府詩集》(中華書局,1979年)卷五十·清商曲辭七。

  2. 主題與意象

    詩題核心意象集中于江南水鄉生活,如“采蓮南塘秋”“菱歌泛夜舟”等,通過采蓮女、蕩舟、芙蓉、綠水等元素,構建出明麗柔美的意境,暗含男女慕戀之情 。

    來源:王運熙《樂府詩述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四章。

三、文化影響與流變

唐代詩人李白、李賀等均有拟作,如李白《采蓮曲》延續“江南弄”的婉約風格,但融入更鮮明的個人浪漫色彩。宋代以降,該題逐漸脫離音樂本體,成為純文學創作中的江南意象符號,常見于詞牌與曲牌 。

來源:袁行霈《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卷第七章。

注:因權威漢語詞典網絡版暫未開放條目鍊接,上述來源标注為紙質文獻。當代網絡詞典如《漢典》《國學大師》等雖收錄該詞條,但釋義簡略且未注明學術依據,故未引用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江南弄”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與文學創作背景綜合理解:

一、樂府詩題(核心含義)

  1. 起源與性質
    “江南弄”是南朝樂府《清商曲》的曲調名。梁武帝蕭衍于天監十一年(512年)改制《西曲》,創制《江南弄》七曲,包括《江南弄》《龍笛曲》《采蓮曲》等,風格輕豔绮靡。後沈約又作《趙瑟曲》《秦筝曲》等四曲,亦稱“江南弄”,兩者格式統一,均采用轉韻手法,被視為唐五代詞的雛形。

  2. 文學特點
    該曲調以江南風物為題材,多描繪水鄉景色與生活場景,如李賀《江南弄》中“綠霧從江中清涼的波濤中升起,天上紅霞重疊”等意象,展現江南水霧迷蒙、霞光絢麗的畫面。


二、地理空間引申(次要含義)

部分現代釋義将“江南弄”引申為江南地區的小巷弄堂,象征水鄉的幽深與市井繁華。例如新宅村的“美人弄”“六尺弄”等,反映了江南民居密集、鄰裡緊密的空間形态。但此含義多見于當代語境,與古典文學中的樂府題名需區分。


附:李賀《江南弄》簡析

唐代詩人李賀以此為題創作同名詩,通過“綠霧”“涼波”“疊巘紅嵯峨”等意象,融合江景與天光,呈現江南水鄉的朦胧之美,并借“鲈魚千頭酒百斛”暗含隱逸之思。詩中“弄”字既呼應樂府舊題,亦暗含“樂曲演奏”之意。

需根據語境判斷具體指向,古典文學中主要指樂府曲調,現代語境可能引申為巷弄景觀。

别人正在浏覽...

安谛熬熬白羽書生悲愍布谷參榜長糧朝考陳婆婆淬亮道方褡子得令的嗣電話亭調卷蛾黛二疏惡衣蔬食放映機福手福足負鐵幹豫高超鬼寰姑爺爺酣卧讧讧會逮悔賴混含呼頭郊阡機道近比淨心濟助吭吭老吃老無知了望弄硶兒氣岸傾構慶裔青翳青州麴铨考熱際神儀神宗實効收華贖折書師送湯唐伯虎投晚銜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