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假士的意思、假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假士的解釋

古代對邊縣人民實行軍事編制,設伍、裡、連、邑四級,裡之長稱假士。《漢書·晁錯傳》:“臣又聞古之制邊縣以備敵也,使五家為伍,伍有長;十長一裡,裡有假士;四裡一連,連有假五百;十連一邑,邑有假候,皆擇其邑之賢材有護,習地形知民心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假士”是古代中國邊境地區軍事編制中的一個職位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根據《漢書·晁錯傳》記載,古代在邊境縣實行軍事化管理時,将民衆按層級編制:

這裡的“假”并非“虛假”之意,而是“代理、臨時”的職位稱謂,常見于古代軍事體系(如“假司馬”“假都尉”等)。

職責特點

假士需由當地賢能且有威望的人擔任,需熟悉地形、了解民心,主要負責邊境防禦的組織和管理。

需注意的誤區

補充說明

該制度體現了秦漢時期“兵民合一”的邊防策略,通過層級化管理強化邊境控制。類似編制也可見于《商君書》中的“什伍連坐制”。

網絡擴展解釋二

假士的意思

假士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冒充或僞裝成士人的人。在古代社會,士人被視為有學問、有道德修養的人,享有崇高地位。然而,有些人為了獲取特殊待遇或者為了某種目的,故意僞裝成士人,稱為假士。

假士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假士是由“亻”、“劄”以及“士”三個部首組成的。其中,“亻”是表示人的部首,表示假士是一個與人有關的概念;“劄”是表示手寫的部首,表示假士是通過僞裝和僞造的方式實現的;“士”是整個成語的主體部分,表示僞裝成士人。

假士的總筆畫數為10畫。

假士的來源

假士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郦道元傳》中。這個成語主要是描述那些冒謊稱是士人以謀求私利或者嘩衆取寵的人。

假士的繁體字

假士的繁體字為「假士」,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假士的寫法與現代相同。

假士的例句

1. 他經常冒充假士來欺騙别人。

2. 聽說有些假士混迹于高級學府。

3. 不要被那些假士的外表所迷惑。

與假士相關的詞語

1. 偽君子:意思是僞裝成仁善君子的人。

2. 僞造:意思是假冒、僞裝。

3. 僞善:意思是假裝正直善良。

與假士相對的詞語

1. 真君子:意思是真正的有道德修養的人。

2. 真實:意思是真正、非僞造。

3. 真誠:意思是真實、不虛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