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才放曠的意思、恃才放曠的詳細解釋
恃才放曠的解釋
[be unconstrained of one's ability] 倚仗着自己的才能而無拘無束
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 曹操之忌。——《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
詞語分解
- 恃的解釋 恃 ì 依賴,仗着:仗恃。有恃無恐。恃才傲物。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放曠的解釋 豪放曠達,不拘禮俗。 晉 潘嶽 《秋興賦》:“逍遙乎山水之阿,放曠乎人間之世。”《舊唐書·柳渾傳》:“ 渾 性放曠,不甚檢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餘寶岡司寇詩》:“君本放曠士,我意亦
網絡擴展解釋
“恃才放曠”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倚仗自己的才能而行為放縱、不加約束,常帶有貶義色彩。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釋義與結構
- 釋義:指人因自負才華而行為散漫、無視規則。其中“恃”為倚仗,“才”指才能,“放曠”意為放縱不羁。
- 近義詞:恃才傲物(更強調傲慢,而“放曠”側重行為放縱)。
二、出處與典故
- 出處:出自《三國演義》第72回:“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
- 典故:楊修因才智過人,多次在曹操面前賣弄(如解“雞肋”退兵之意),最終因鋒芒太露觸怒曹操被殺。這一故事生動體現了成語的含義。
三、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多用于批評或警示語境。
- 例句:
- “他雖才華橫溢,但恃才放曠,終因無視團隊規則而被孤立。”
- “少年天才若恃才放曠,易在社交和職場上碰壁。”
四、使用場景
- 適用對象:形容有才能但缺乏自我約束的人,常見于職場、學術或曆史評價中。
- 警示意義:強調才華需與謙遜、規則意識結合,避免因放縱招緻失敗。
五、擴展辨析
- 與“恃才傲物”區别:兩者均含“自負才華”之意,但“傲物”更重态度傲慢,“放曠”側重行為放縱。
- 文化内涵:反映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才德兼備”的推崇,警示才能需以謙遜為根基。
“恃才放曠”既是對個人行為的描述,也蘊含深刻處世哲學,提醒人們才華之外更需修養與克制。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恃才放曠
《恃才放曠》是一個成語,指一個人過于自信自己的才能,放縱放任自己,不注重紀律和規章,以緻行為異常。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為心(xīn)和日(rì),總共有13畫。
來源
《恃才放曠》一詞來源于《史記·司馬遷世家》:“太丘,學梁父吟……昭文之疏,敢不恃才放曠乎?”意為在太丘學習的梁父吟(著名的屈原)寫的《昭文疏》中,能不能放縱自己才能的發揮。
繁體
繁體字為「恃才放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恃才放曠的漢字寫法為「恃»孚才»大放»方曠」。
例句
他過于恃才放曠,不願意聽取他人的意見。
組詞
- 恃才:過于自信自己的才能
- 放曠:放縱自己,不受拘束
近義詞
- 驕傲自大
- 盲目自信
- 狂妄自大
反義詞
- 謹慎小心
- 虛懷若谷
- 謙虛謹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