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郊域的意思、郊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郊域的解釋

郊野之地。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八:“ 仲壹 之言曰:‘遵并大道,郊域康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郊域指城市外圍的廣闊區域,特指環繞城邑的郊野地帶。該詞由“郊”與“域”複合而成,強調地理範圍的邊界性與自然屬性,常見于描述古代行政區劃或文學中的空間意象。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城邑外圍之地

    “郊”本義指城外、野外,《說文解字》釋為“距國百裡為郊”;“域”指疆界、範圍。合稱“郊域”即城郭之外的廣袤土地,如《漢書·地理志》載:“郊域延袤,沃野千裡。”

  2. 行政與自然雙重屬性

    古代文獻中既指行政劃分的郊野區(如周代“郊祀”之地),亦泛指自然地貌的田野、山林,如《詩經·魯頌》中“居岐之陽,在渭之将”描述的周原郊域景象。


二、字源與結構


三、典籍用例

  1. 《後漢書·祭祀志》:

    “立郊域于洛陽北郊,祀天地以配祖。” —— 指帝王祭祀的專用郊野。

  2. 唐代李峤《扈從還洛》詩:

    “郊域風霜變,關河草木繁。” —— 描繪都城外圍的自然風貌變遷。


四、近義辨析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蕭統《文選》(中華書局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郊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通常指郊野之地,即城市外圍或遠離城中心的區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2.文獻例證

3.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郊域”,更多用“郊區”“郊野”等詞替代。該詞常見于古詩文或曆史文獻中,屬于較為文雅或書面化的表達。

4.近義詞與關聯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地理劃分或相關詩詞用例,可參考《博物志》等文獻或權威詞典(如)。

别人正在浏覽...

敗臼傍影迸芽邊韶寝閉門卻軌伯時草田柴桑門長呼騁逸酬勸麤惡大題小做第家釘鉸踶齧馬凍凝鬥膽斷目餓火貳體法國唯物主義肥利風雲叱咤副啓趕不及感嘅勾捉閨客橫切晃晃燋燭進船桔桀科分苦厄勞民傷財雷椎亂患腦箍佩環缥清破亮情意鵲罏榮逸三觞山丹賞興收貨绶雞守善說餅孰知輸卒歎咤膴盛痫疾小牢夕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