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船。 唐 李叔卿 《江南曲》:“風似箭,月如弦,少年 吳 兒曉進船。”《楚辭·王褒<九懷·尊嘉>》“榜舫兮下流,東注兮礚礚” 宋 洪興祖 補注:“榜,音謗,進船也。” 明 文徵明 《同蔡九逵郭漢才宿浒墅舟中》詩:“世事真難料,溪風夜進船。”
“進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行船、乘船出發的動作,也可引申為參與某項活動或進入某種狀态。例如唐代李叔卿《江南曲》中“少年吳兒曉進船”即描述清晨行船的場景。
字面意義
指船隻行進或登船行為,如明代文徵明詩句“溪風夜進船”描繪夜間行船的情景。
引申含義
可類比為主動投入某件事物,如現代例句“他鑽進船艙仔細搜查”暗含專注投入的狀态。
近義詞“進舟”(jìn zhōu)同樣表示乘船前往,更強調主動進取的意象。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文學性表達或特定語境。如需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漢語辭海》等工具書。
《進船》是一個常見的中文詞語,下面将對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進行詳細解析。
《進船》表示乘坐船隻進入、登上船隻的行為或動作,是一個動詞短語。
《進船》的拆分部首是「辶」和「舟」,辶表示行進的意思,舟表示與船有關。
按照漢字拆分規則,「辶」的筆畫數為3,「舟」的筆畫數為6。
《進船》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普遍,具體的來源不明。在繁體字中,「進船」以「進船」表示。
在古代漢字中,「進船」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差異。
以下是一些使用《進船》的例句:
相關的組詞有「船家」、「船長」、「舟橋」等。
與《進船》近義的詞語有「登船」、「上船」等,表示相同的行為。反義詞可選擇「下船」、「離船」等,表示船員或乘客離開船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