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踶齧馬的意思、踶齧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踶齧馬的解釋

一種烈性馬。常蹄踢嘴咬。《資治通鑒·後周太祖廣順元年》:“ 威 等使人先驅踶齧馬十餘入府,自帥其徒執斧斤、白梃,聲言縶馬,奄至座上,縱橫擊人,颠踣滿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踶齧馬”是漢語中描述馬匹習性的複合詞,由“踶”“齧”“馬”三字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和《辭源》的記載,“踶”讀作dì,指馬用蹄子向後踢擊的動作,《說文解字·足部》釋為“躗也”,段玉裁注:“謂馬舉足躗地也”;“齧”讀作niè,意為咬噬,《說文解字·口部》作“噬也”,二字組合後特指具有攻擊性、會踢咬人類的馬匹。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淮南子·兵略訓》載:“夫畜池魚者必去猵獺,養禽獸者必去豺狼,又況治人乎!故伯翳不能使虎不踶齧”,其中“踶齧”即指猛獸的踢咬行為,後引申為形容烈馬。唐代《藝文類聚·卷九十三》引《相馬經》時強調良馬需“不踶不齧”,說明古人已将踢咬視為馬匹性情的重要評判标準。

現代漢語中,“踶齧馬”屬于專業術語,多用于畜牧學、獸醫學領域。例如《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畜牧業卷》将此類馬歸為“行為異常馬匹”,指出其攻擊行為可能由疼痛、恐懼或訓練不當引發,需通過專業馴養手段矯正。相關研究可參考中國農業出版社《馬匹行為學》(2009年版)第三章對馬匹攻擊性行為的分類解析。(來源:《漢語大詞典》《辭源》《中國農業百科全書》)

網絡擴展解釋

“踶齧馬”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特定類型的烈性馬。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性格暴烈、難以馴服的馬匹,常表現為用蹄踢擊或用嘴撕咬的行為。該詞出自《資治通鑒·後周太祖廣順元年》,描述了此類馬被用作突襲工具的場景。

二、詞義結構分析

三、曆史典故

《資治通鑒》記載,後周時期将領王威等人曾将十餘匹踶齧馬驅入敵方府邸,趁亂發動攻擊。這種戰術利用馬的攻擊性制造混亂,類似古代生物戰的應用。

四、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特定文學創作場景。其構詞法體現了古代漢語通過行為特征命名事物的特點。

注意:

  1. 部分來源(如、7)将拼音标注為“niè niè mǎ”,但根據《廣韻》注音及構詞邏輯,正确讀音應為dì niè mǎ。
  2. 相關文獻記載均指向同一曆史事件,說明該詞具有明确典故背景。

别人正在浏覽...

拔罐子絆手絆腳本位主義表勸冰雪馳箋除落醇精刺幹詞狀大辯不言憚赫千裡雕散雕像舵輪反種覆翻拂翟戆闇還嬰嘿嘿蚩蚩後緣緩頰艱否踐約羯磨饑穣機庭舊知鈞容班康荒轲蟲饋贶廉賈林甸靈機龍兒落慌内幕陪奉霹靂大仙秋後算帳氣質七注诎服遶道戎首軟塵三虞殊匹私當司香夙宵塔灰統考偓促鸮鳴小視谿碓斜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