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踶齧馬的意思、踶齧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踶齧馬的解釋

一種烈性馬。常蹄踢嘴咬。《資治通鑒·後周太祖廣順元年》:“ 威 等使人先驅踶齧馬十餘入府,自帥其徒執斧斤、白梃,聲言縶馬,奄至座上,縱橫擊人,颠踣滿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踶齧馬”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特定類型的烈性馬。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性格暴烈、難以馴服的馬匹,常表現為用蹄踢擊或用嘴撕咬的行為。該詞出自《資治通鑒·後周太祖廣順元年》,描述了此類馬被用作突襲工具的場景。

二、詞義結構分析

三、曆史典故

《資治通鑒》記載,後周時期将領王威等人曾将十餘匹踶齧馬驅入敵方府邸,趁亂發動攻擊。這種戰術利用馬的攻擊性制造混亂,類似古代生物戰的應用。

四、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特定文學創作場景。其構詞法體現了古代漢語通過行為特征命名事物的特點。

注意:

  1. 部分來源(如、7)将拼音标注為“niè niè mǎ”,但根據《廣韻》注音及構詞邏輯,正确讀音應為dì niè mǎ。
  2. 相關文獻記載均指向同一曆史事件,說明該詞具有明确典故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踶齧馬》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踶齧馬》是一個漢語俚語,多用于口語中。它形容一個人步履蹒跚,腿腳不靈活或者行走時搖擺不定、踉跄不穩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踶齧馬》包含的漢字分别是:
- 踶:左右結構的字,由“足”(4畫)和“世”(5畫)組成,總共是9畫。
- 齧:并列結構的字,由“口”(3畫)和“䒴”(9畫)組成,總共是12畫。
- 馬:上下結構的字,由“馬”(10畫)組成,總共是10畫。

來源和繁體字:

《踶齧馬》的來源可能是上海方言,也可以是其他地方方言。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是《蹢甯馬》。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記載,古代對于《踶齧馬》這個詞的稱謂沒有明确的文字記錄,所以無法确定其古代漢字寫法。

例句:

1. 他踢齧馬一樣走路,一不小心就摔倒了。
2. 那個喝醉的人踶齧馬似的走在路上,連直線都走不了。

組詞:

踢球、齧齒動物、馬場

近義詞:

踉跄、蹦跳、跛行

反義詞:

穩健、穩步前進、行動敏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