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骨董羹的意思、骨董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骨董羹的解釋

取魚肉蔬菜等雜混烹制而成的羹。 宋 蘇轼 《仇池筆記·盤遊飯谷董羹》:“ 羅浮 穎老 取飲食雜烹之,名骨董羹。” 宋 範成大 《素羹》詩:“氊芋凝酥敵 少城 ,土藷割玉勝 南京 。合和二物歸藜糝,新法儂家骨董羹。” 明 李東陽 《謝邵地官汝學饋陶鼎次韻》:“茅柴火底春風軟,骨董羹中滋味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骨董羹”是古代一種混合多種食材烹制的羹湯,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1. 基本定義
    指将魚肉、蔬菜等不同食材混雜烹煮而成的羹類食物。名稱中的“骨董”在古漢語中有“混雜”之意,形容食材的多樣性。

  2. 别稱與節日習俗
    在吳中地區(今江蘇蘇州一帶),上元節(元宵節)有食用此羹的習俗,故又稱“和氣羹”“賀年羹”,寓意團圓和睦。

  3. 曆史文獻記載

    • 宋代蘇轼《仇池筆記》提到,羅浮山僧人穎老首創将各類飲食雜燴成羹,命名為“骨董羹”。
    • 範成大《素羹》詩中以“氈芋”“土薯”等素食混合,稱其為“新法骨董羹”,說明宋代已出現葷素不同版本。
  4. 名稱由來考據
    “骨董”原指古玩雜件,引申為“混雜”之義。因這種羹湯食材多樣、烹法不拘一格,故以“骨董”類比其雜糅特點。

  5. 文化意義
    明代李東陽詩句“骨董羹中滋味長”,側面反映其作為家常美食的悠久傳統,兼具實用性與文化趣味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骨董羹》的意思

《骨董羹》是指一種以骨頭為主要材料熬制而成的湯羹。在烹饪過程中,常常加入一些珍貴的藥材和調味料,炖煮數小時以上,使得湯羹的味道濃郁香醇,非常受人喜愛。

拆分部首和筆畫

《骨董羹》的拆分部首為骨、董、羊,拆分筆畫為骨(10畫)、董(12畫)、羊(6畫)。

來源與繁體

《骨董羹》一詞的來源非常有趣,其實最早是源于一個傳說故事。相傳,中國唐代的一位名妓叫做骨董羹,她以美麗和聰明才智聞名于世,後來逐漸成為了指代以骨頭制作的湯羹的通稱。

在繁體中,可以寫作「骨董羹」,字形和簡體相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骨董羹的漢字寫作「骨」、「董」、「羹」。以「骨」表示以骨頭為主要材料,「董」表示精選的珍貴藥材,「羹」表示熬制而成的湯羹。

例句

1. 奶奶每天都會給我們煮一碗骨董羹,滋補又美味。

2. 這家餐廳的骨董羹以選材嚴謹、熬制時間長而聞名。

3. 做一碗熱騰騰的骨董羹,讓你在寒冷的冬天感到溫暖舒適。

組詞

1. 骨頭熬制的食物:骨湯、骨香、骨煲

2. 裝修藝術品:骨雕、骨董、骨瓷

3. 羹湯:蔬菜羹、豆腐羹、老母雞煲骨羹

近義詞

1. 鮮美湯羹:鮑魚羹、燕窩羹、鮑湯

2. 營養滋補:燕窩湯、補品、營養湯

3. 熬制甜品:紅棗湯、花膠湯、酸奶湯

反義詞

清淡湯羹、清湯、素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