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腳力的意思、腳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腳力的解釋

(1) [strength of one's legs]∶走路的能力;兩腿的力氣

他一天能走八、九十裡,腳力很好

(2) [porter]∶舊稱傳遞文書的差役或搬運貨物的人

(3) [payment to a porter]∶腳錢或給送禮的仆役的賞錢

(4) [backer] 〈方〉∶靠山;門路

人家見他有此腳力,沒有一個不巴結他的

詳細解釋

(1).兩腿的力氣。 宋 梅堯臣 《莫登樓》詩:“莫登樓,腳力雖健勞雙眸。” 明 徐渭 《憶南鎮之南原》詩:“笑我老來無腳力,欲呼船子少船錢。”《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二回:“轎夫到此也都要吃袋煙歇歇腳力。” ********* 《遲桂花》:“以其山之高與境的僻,一般腳力不健的遊人是不會到的。”

(2).借指權勢或靠山。《水浒後傳》第一回:“﹝ 張幹辦 ﹞倚着 蔡太師 腳力,淩壓同僚,苛虐百姓,無所不為,人人嗟怨。”《文明小史》第三五回:“這時 毓生 已經打聽着寺裡的腳力很硬,隻索罷手。” 茅盾 《上海》二:“但是‘知識’一豐富,我就立刻斷定這一行我進不去。因為第一須有腳力很大的保人。” 陳登科 《活人塘》三:“ 孫在濤 是 新河集 最有腳力的人。”

(3).舊時傳遞文書或遞運貨物的差役或民丁。後指搬運工人。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怪術》:“ 元和 末, 鹽城 腳力 張儼 ,送牒入京。”《元典章·兵部三·鋪馬》:“呵官司腳力搬運,其餘諸物,無搬運的體例。”《小說月刊》1981年第7期:“大夥都知道,這兩年他給收購站當腳力。掙了一筆錢。”

(4).指給搬運工的費用或送禮的賞錢。《元典章·戶部八·契本》:“年例戶部行下各處和買紙劄印造發去辦課,緣大都相去地遠,不惟遲到,恐誤使用,抑亦多費腳力。”《快心編三集》第一回:“ 麗娟 叫 蘭英 封了二錢銀子,付香公作腳力。” 嚴既澄 《不遇》:“我父親也不知道甚麼事情,到房裡問了母親,才知道這位表老爺沒有腳力給那幾個挑夫。”

(5).指代步的牲口。《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相公陸行,必用腳力,還是拿鈞帖到縣驛取讨,還是自家用錢雇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腳力”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變化,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行走能力或腿部力氣
    指人走路時的力量和速度,常用于形容體力充沛或耐力強。例如:“他一天能走八九十裡,腳力很好。”

二、其他引申含義

  1. 舊時職業或身份

    • 傳遞文書、搬運貨物的差役:如“舊稱搬運工人”“傳遞文書的差役”。
    • 腳錢或賞錢:指支付給搬運工的費用,或給送禮仆役的賞錢。
  2. 方言中的特殊用法
    在部分方言中,可比喻“靠山”或“門路”。例如:“人家見他有此腳力,沒有一個不巴結他的。”

三、例句參考

四、補充說明

日語中“腳力”讀作“きゃくりき”(kyakuriki),含義與中文類似,指行走或奔跑的腿部力量,也可指古代傳遞物資的差役(如“飛腳”)。

如需更完整的釋義或例句,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腳力一詞指的是腳的力量和靈活性。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目”和“力”,其中的“目”代表着腳這個部位,而“力”則表示力量。根據部首的組合,腳力這個詞可以解釋為腳部的力量和能力。 腳力的拆分部首與筆畫為:目(四畫)力(二畫)。 腳力一詞最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尚書·禹貢》中的記載,它是在形容人體具備良好的步行能力和敏捷的動作。 在繁體字中,腳力的寫法為「腳力」。 古代漢字在書寫腳力時,使用的是類似于「足力」的寫法,其中的「足」指代腳。在這個寫法中,「足」和「力」兩個字并列,表示腳部的力量。 以下是關于腳力的一些例句: 1. 學習舞蹈需要具備良好的腳力。 2. 運動員的腳力決定了他們在比賽中的表現。 3. 磨煉腳力可以增強身體平衡能力。 組詞:腳步、步力、步伐。 近義詞:步履、行走。 反義詞:腳軟、腳底無力。 希望以上内容能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