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長駐急流邊以保行舟安全的小吏。 唐 韓愈 《泷吏》詩:“往問瀧頭吏: 潮州 尚幾裡,行當何時到,土風復何似?瀧吏垂手笑,官何問之愚!” 宋 梅堯臣 《送馬廷評知康州》詩:“瀧吏迎使君,壺漿出蠻壘。” 明 高啟 《聞潮州遷客消息》詩:“瀧吏相迎渡 惡灘 ,到時應是幾旬間。”
(2).指 唐 韓愈 的《泷吏》詩。 宋 蘇轼 《次韻韶倅李通直》之一:“一篇《瀧吏》可書紳,莫向 長沮 更問津。” 清 錢謙益 《濟上逢總河李侍郎》詩:“往事侲童驚背索,新詩《瀧吏》喜書紳。”
“泷吏”一詞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原指駐守急流險灘的官吏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韓愈的《泷吏》詩,指長駐急流邊維護行舟安全的小吏。例如韓愈在詩中寫道:“往問瀧頭吏,潮州尚幾裡?”這裡的“泷吏”是實際職務名稱,負責水運安全。
引申為貪污受賄的官吏(成語)
現代詞典中,“泷吏”被解釋為成語,比喻官吏行為不正、以權謀私。這種用法可能源于古代對基層官吏腐敗現象的諷刺,借“泷”(急流)暗喻官場險惡。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如韓愈原詩)或使用場景進一步分析詞義側重。
泷吏是一個具有古代特色的漢字詞語,其中“泷”指的是水流湍急的河流,而“吏”則指的是古代行政管理官員。因此,泷吏可以理解為在泷河流域從事行政管理職務的官員。
泷吏的拆分部首是氵(三點水)和口,其中氵是水的部首,而口則是吏的部首。根據漢字書寫規則,泷吏的總筆畫數為12。
泷吏一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尚書·周書·泷人》一文中。在繁體字中,泷吏的寫法為「櫳吏」。
在古代,泷吏的寫法可能存在變異,主要體現在組合部分和簡化的字形上。一種常見的古代寫法是「滃吏」。
1. 這位泷吏精于水利,成功治理了泷河的洪水問題。
2. 泷吏每日巡視河道,确保防洪工程的順利進行。
泷吏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詞,比如泷吏制度、泷吏職責等。
泷吏的近義詞可以是河道管理員,行政官員等;而反義詞可能是普通百姓、非行政管理人員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