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的意思、程咬金的詳細解釋
程咬金的解釋
小說《說唐》中的人物。家貧,年幼喪父。目不識丁,勇力過人。遇尤俊達,獲得八卦宣化斧,夢中一老人授以斧法,醒來隻會三斧頭。與俊達等英雄歃血反隋。後歸唐,屢有戰功,封魯國公。為人魯莽、憨厚、诙諧,富有反抗精神。民間至今流傳“程咬金三斧頭”等俗語。
詞語分解
- 程的解釋 程 é 規矩,法式:程式。程式。章程。規程。 進展,限度:程度。進程。日程。過程。 道路的段落:路程。行(妌 )程。裡程。啟程。前程。 衡量,考核:計日程功。 姓。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程咬金”一詞具有雙重含義,既指曆史上的真實人物,也在民間文學和俗語中衍生出特殊象征意義:
一、曆史人物
程咬金(589-665年)是唐朝開國名将,原名咬金,後改名知節,字義貞,山東東阿人。其曆史貢獻包括:
- 軍事成就:早年加入瓦崗軍,後歸順李世民,參與平定宋金剛、窦建德等戰役,因功封宿國公、盧國公,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
- 政治角色:協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成為唐初政權核心人物。
二、文學形象與俗語
在《說唐》《隋唐演義》等小說中,程咬金被藝術化塑造,衍生出以下文化符號:
- “三闆斧”典故:傳說其夢中學會三招斧法(劈腦袋、小鬼剔牙、掏耳朵),成為“三闆斧”代名詞,比喻招式有限但效果顯著。
- “混世魔王”稱號:小說中他劫皇杠、占瓦崗寨自稱皇帝,性格魯莽诙諧,體現草莽英雄特質。
- 俗語應用:
-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源自小說中他劫皇杠的情節,形容意外出現幹擾局勢的人。
- 比喻“運氣極佳之人”:因其小說中多次化險為夷的經曆。
三、曆史與虛構的差異
- 兵器:正史記載他善用馬槊,而非小說中的斧頭。
- 結局:真實程咬金晚年因軍事失誤被罷官,而非小說中的喜劇收場。
總結來看,“程咬金”既是真實的曆史名将,也是文學中極具戲劇張力的符號,其形象融合了勇猛、機變與市井智慧,成為中國文化中獨特的“草根英雄”代表。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程咬金這個詞是指古代人名,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将領之一。下面我将給出程咬金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程咬金的拆分部首為“⺖”和“口”,其中“⺖”表示“彳”部,表示人行走的左右步态;“口”表示嘴巴。程咬金的拆分筆畫為10畫。
程咬金這個名字的來源較為有趣。根據史書記載,程咬金的故事發生在唐朝時期,他是唐朝大将程知節的兒子。據說,程咬金小時候非常調皮,經常咬人。因此人們給他起了這個有趣的綽號,就是程咬金。
程咬金的繁體字為「程咬金」,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我找到了一種寫成「程咬錦」的寫法。不過這種寫法較為罕見,一般使用簡化的寫法「程咬金」更常見。
關于例句,我找到了一句:程咬金在戰場上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武和智謀。
組詞方面,由于程咬金是人名,一般沒有相關的組詞使用。
近義詞方面,由于程咬金是一個固定的人名,沒有與之非常相似的近義詞。
反義詞方面,考慮到程咬金是一個正面形象,沒有與之相對的反義詞。
以上就是關于程咬金的詞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相關信息。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