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際單位制的意思、國際單位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際單位制的解釋

一種計量制度,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采用。長度的單位米,質量的單位千克(公斤),電流強度的單位安培等,是國際單位的基本單位;由基本單位推導出來的單位叫導出單位,如面積的單位平方米,速度的單位米/秒等;既可以看作基本單位,又可以看作導出單位的叫輔助單位,如平面角的單位弧度等。簡稱國際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國際單位制(法語: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簡稱SI)是全球通用的标準化測量體系,由國際度量衡大會(CGPM)制定和維護。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一、構成體系 包含7個基本單位及其物理量:

  1. 米(m) - 長度(基于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行進的距離)
  2. 千克(kg) - 質量(通過普朗克常數$h=6.62607015×10^{-34}J·s$定義)
  3. 秒(s) - 時間(對應铯-133原子基态超精細躍遷周期的9192631770倍)
  4. 安培(A) - 電流(由基本電荷量$e=1.602176634×10^{-19}C$定義)
  5. 開爾文(K) - 溫度(基于玻爾茲曼常數$k=1.380649×10^{-23}J/K$)
  6. 坎德拉(cd) - 發光強度(與頻率540×102Hz的單色光源發光效率相關聯)
  7. 摩爾(mol) - 物質的量(定義為精确包含$6.02214076×10^{23}$個基本實體)

二、關鍵特征

三、應用價值 作為科學研究、工業制造和國際貿易的共同語言,其統一性有效消除了單位混亂帶來的誤差。例如藥物研發中微摩爾濃度測量、航天工程中軌道速度計算等場景都依賴SI的精确性。全球超過90%的國家已将SI納入法定計量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國際單位制

國際單位制,最早起源于18世紀末的法國,指的是在全球範圍内統一的度量衡系統。這個系統将不同國家和地區使用的不同度量單位統一為相同的單位标準,目的是保證國際交流和交流的準确性和一緻性。國際單位制的拆分部首是“囗”和“丿”,共有4個筆畫,屬于較為簡單的漢字。

來源

國際單位制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其中,“國際”的意思是指在國際範圍内,表示全球整個地球的意思;“單位”的意思是指度量衡的标準。因此,國際單位制即指的是在全球範圍内統一的度量衡的标準。

繁體

國際單位制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跟簡體字相同,沒有特别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時候,國際單位制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上的意思是相同的。

例句

國際單位制的推行,讓全球的科學研究和國際貿易變得更加便捷和準确。

組詞

國際單位制的相關組詞有:國際标準、單位轉換、國際度量衡等。

近義詞

國際單位制的近義詞有:國際度量衡體系、國際度量單位等。

反義詞

國際單位制的反義詞可以是:非标準單位、非國際化度量衡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