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納拜的意思、納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納拜的解釋

低頭拜見。納,用同“ 捺 ”。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七:“前輩遇通家子弟初見請納拜者,既受之,則設席望其家,遙拜其父祖,乃就坐。” 明 李贽 《與周友山書》:“倘肯如此,弟當托兄先容,納拜大宗師門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納拜”的詳細解釋:


釋義

“納拜”指低頭拜見,其中“納”通假“捺”,表示按下的動作,強調行禮時低頭以示恭敬。


出處與用法

  1. 古籍記載:
    • 宋代陸遊《老學庵筆記》提到,通家子弟初見長輩時需行納拜禮,行禮後需遙拜其父祖()。
    • 明代李贽在書信中亦用“納拜”表達拜師之意()。
  2. 場景:
    多用于古代初次見面、拜師或對尊長表示敬意的場合,需配合特定禮儀流程。

近義詞與關聯詞


英文釋義

可譯為“bow in greeting”,強調低頭行禮的動作()。


如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擴展用法,可參考《老學庵筆記》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納拜

納拜(nà bài)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于宗教習俗中,表示向神靈行禮或祈禱的動作。該詞的拆分部首為“纟”和“拜”,總共有10畫。

來源

“納拜”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其中,“納”指的是接受、收進,表示人們将自己的一部分心意或供奉交給神明;“拜”則表示行禮或祈禱的動作。兩個字合在一起,就成了納拜。

繁體

《納拜》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納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納拜雖然沒有具體的特定寫法,但常見的寫法是類似于“納拜”或“納拜”的樣式。

例句

1. 每年大明寺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衆人虔誠地納拜。

2. 在黃河祭祀活動中,參與者需要向黃河納拜,以祈求豐收與平安。

組詞

主納、納稅、敬納、納福、納入等。

近義詞

禱告、祈禱、禮拜等。

反義詞

違背、忽視、拒絕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