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踐席的意思、踐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踐席的解釋

(1).步入坐席。《禮記·曲禮上》:“客踐席,乃坐。” 孔穎達 疏:“客踐席者,猶履也。”

(2).指入席,就席。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狐夢》:“俄而主人出,年近二旬,淡妝絶美。斂衽稱賀已,将踐席,婢入白:‘二娘子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踐席”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àn xí,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意義
    指“步入坐席”或“入席、就席”,即客人按照禮儀進入席位就座。這一行為在古代禮儀中具有規範作用,體現了對主人的尊重。

  2. 禮儀象征
    作為古代禮儀的一部分,“踐席”不僅指動作本身,還象征客人接受主人的邀請或款待,常見于宴會、拜訪等場合。


二、文獻出處與詳細解釋

  1. 古代典籍中的記載

    • 《禮記·曲禮上》提到:“客踐席,乃坐。” 孔穎達疏:“客踐席者,猶履也。” 此處強調客人需先踏上席子再入座,體現禮節規範。
    •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狐夢》中也有描述:“将踐席,婢入白:‘二娘子至。’” 此處指賓客準備入席的情景。
  2. 延伸含義
    除字面意義外,“踐席”還可引申為“履行約定”或“遵守禮儀規範”,例如“踐約”一詞即由此衍生。


三、應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總結來看,“踐席”是一個兼具動作與禮儀内涵的詞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或《聊齋志異》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踐席的意思

《踐席》是一個成語,意為站起來,離開座位。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離開原來的地方。它包含了“踐”和“席”兩個字。

拆分部首和筆畫

“踐”是由“足”部首和“千”字旁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1。

“席”是一個獨體字,含有8個筆畫。

來源

《踐席》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留侯世家》的記錄中。故事描述了秦朝的留侯(範增)在自衛愈來愈難以維持的情況下離開朝廷,追隨将軍蒙恬出征北方。踐席這個詞就是在這個故事中由範增的離開而衍生出來的。

繁體

《踐席》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即「踐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席」字在古代寫作「釐」,而「踐」字則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

1. 别人正在開會,他卻踐席離去。

2. 整理好座位之後,她站起身來踐席離開了房間。

組詞

1. 離席:離開座位。

2. 踐約:履行約定。

3. 立席:坐下來。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離座、退席。

反義詞:入座、坐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