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晚的意思、遲晚的詳細解釋
遲晚的解釋
(1).遲延而落後。《敦煌變文集·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欲救懸沙(絲)之危,事亦不應遲晚。” 宋 邵伯溫 《邵氏聞見錄》卷六:“如或遲晚,恐失機宜。”《玉嬌梨》第十七回:“ 楊廵撫 道:‘我在齒録上見賢司李尚未授室,何也?’ 蘇友白 道:‘推官一向流浪四方,故此遲晚。’”
(2).猶言最終。 唐 杜牧 《窦烈女傳》:“為賊兇殘不道,遲晚必敗,姊宜早圖遺種之地。”
詞語分解
- 遲的解釋 遲 (遲) í 慢,緩:遲緩。遲笨。遲鈍。遲疑。遲重(恘 )。遲滞。 晚:遲到。遲暮,遲早。推遲。延遲。 姓。 早速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晚的解釋 晚 ǎ 太陽落了的時候:晚景。晚霞。晚會。晚報。 一個時期的後段,在一定時間以後:來晚了。晚年。晚期。晚節。晚婚。 後來的:晚生(舊時文人對前輩的自謙)。晚輩。 姓。 早 筆畫數:; 部首:日; 筆
網絡擴展解釋
“遲晚”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來源來理解:
一、基本含義
在現代漢語中,“遲晚”作為成語使用時,主要表示“時間雖晚但終會到來”,強調時間的不可逆轉性和必然性。常用于警示或勸誡,提醒人們耐心等待事物的發展結果。
二、古籍中的雙重含義
-
遲延落後
多見于唐宋文獻,如:
- 《敦煌變文集》提到“事亦不應遲晚”,指行動遲延可能導緻落後;
- 宋人邵伯溫《邵氏聞見錄》中“如或遲晚,恐失機宜”也指拖延會錯失良機。
-
最終結果
唐杜牧《窦烈女傳》中的“遲晚必敗”,指兇殘之人終将失敗,暗含事物發展的必然結局。
三、使用語境
- 現代語境:多用于表達“雖遲必到”的哲理,如“正義或許遲晚,但永不缺席”。
- 古籍語境: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拖延”或“最終”。
補充說明
“遲晚”與“遲遲”存在區别:前者側重時間的結果性,後者更強調行動遲緩的狀态(如《詩經》“行道遲遲”描寫步履緩慢)。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遲晚》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時間較晚,指的是晚上或者晚間。它的拆分部首是辶和日,辶表示走路的意思,日表示太陽,合在一起表示太陽下山後走路的時間。《遲晚》的筆畫數為十二畫。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在繁體字中,遲晚的寫法是「遲晚」。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遲晚》的古代漢字寫法是「遲晚」,其中「遲」表示遲緩、慢的意思,「晚」表示夜晚的意思。古代人們用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表示時間較晚的意思。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遲晚》這個詞,比如:
1. 我遲晚會去看你的演出。
2. 遲晚的時候,校園裡安靜得隻剩下鳥兒的鳴叫聲。
3. 學校附近的街道上,遲晚會有很多人捧着手機在聊天。
與《遲晚》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晚上」、「夜晚」和「黃昏」,它們都表示時間較晚的概念。與《遲晚》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清晨」、「早晨」和「拂曉」,它們表示時間較早的概念。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