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譴責質問。 海上閑人 《上海罷市實錄》卷下:“以該米店之毫無心肝,羣向詰質,并令将米如數追回。”
“诘質”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é zhì,其核心含義為譴責質問。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該詞由“诘”(質問、追問)和“質”(品質、本質)組成,指通過嚴厲的質問或批評,揭露對方的不足或錯誤,以推動改進或揭示真相。例如,在商業糾紛中,若商家行為失當,可能引發公衆的“诘質”。
用法與例句
根據權威例句(來自《上海罷市實錄》),當米店因缺乏誠信被群衆譴責時,描述為:“羣向詰質,并令将米如數追回。”。這表明“诘質”常用于群體對不公行為的集體質問。
延伸理解
該詞隱含對道德或能力層面的質疑,需結合具體語境使用,如法律、道德争議等場景。例如,媒體對公共事件的調查報道,可能包含對責任方的“诘質”。
注意區分
避免與“诘問”(單純追問)混淆。“诘質”更強調帶有譴責性質的質問,且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詞典類來源(如、4)中的例句和用法分析。
《诘質》是一個由“诘”和“質”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下面将對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說明。
诘質指的是對事物的本質進行探求和質問的行為。它強調對于事物本質的剖析和追問,并試圖揭示其中的真相。
诘(jié)的部首是讠,筆畫數為6。
質(zhì)的部首是貝,筆畫數為8。
诘質這個詞的來源于中國古代法律制度中的“诘質”程式。在古代,诘質是指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審訊和調查,以确認其罪行的一種程式。
诘質的繁體字為詰質。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诘質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诘”在古代寫作“詰”、“抉”,而“質”寫作“質”。
1. 他經過深入思考,對問題的诘質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 在辯論中,他诘質對方的觀點,一一駁斥。
诘質的常見組詞:诘問、質疑、剖析。
诘質的近義詞:審判、追問、探究。
诘質的反義詞:默認、混淆、回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