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鞮的意思、寄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鞮的解釋

古時指能通傳東方與西方之語的翻譯官。後泛指翻譯。 清 蔣平階 《送李分虎之滇黔》詩:“荒服開州郡,窮邊走寄鞮。”參見“ 寄象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寄鞮"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古語詞,其核心含義指代古代從事語言翻譯的專職人員,屬于特定曆史背景下的職業稱謂。該詞由"寄"和"鞮"兩個語素構成:前者取"傳遞、轉達"之意,後者特指"通譯西方民族語言之人"(《漢語大詞典》電子版)。二者組合後形成複合詞,多用于描述跨語言溝通的橋梁角色。

從詞源學角度考察,"鞮"本為周代官職"象胥"的别稱,見于《周禮·秋官》記載,主要負責四方夷狄語言的傳譯事務。而"寄"在此語境中延伸出"信息轉接"的職能特征(《古代漢語詞典》修訂本),二者疊加後強化了職業屬性的表達。值得注意的是,該詞在明清文獻中常與"譯字生""通事"等職務名稱交替使用,反映出古代翻譯體系的發展脈絡。

在具體語義層面,"寄鞮"包含三層遞進含義:其一指語言轉換的技術能力,其二指跨文化傳播的社會職能,其三蘊含"信達雅"的職業倫理要求。清代《淵鑒類函》引《文獻通考》所述"寄鞮達四方之言",即強調其溝通不同文明的核心價值(中華書局影印本)。這種專業表述方式在當代語言研究中仍具參考價值,特别是對于古代翻譯史研究具有術語學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寄鞮”是古代漢語中的專有名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1.基本詞義

2.曆史背景與古籍引用

3.相關詞彙

4.現代延伸

如需了解更多古籍原文或詳細考證,可參考《說文解字》《禮記》等文獻,或查閱漢典等權威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阿Q闆卒抱甕出灌貝爾電話實驗室蔔官蟲魚叢箭從令如流瘁志大撓道津倒弄道釋大夏調開弟門冬舂米防虞凡號翻然改進鳳凰在笯風聞觥盂館伴使國子監和驩洪水位慌速儆急進臨金霞九塞镌诋舉子業鍊鎖梨雪卵細胞綸诏木蘭舟鬧火鳥氣狃捷片頭普濟羣生畦灌铨叙取笑入蟄生發未燥殊服順始搜查霆曦脫獄瓦楞紙烷基僞朝唯唯諾諾饷馌霞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