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鎻印”。古代謂歲終封印停止辦公。 唐 賈島 《寄武功姚主簿》詩:“卷簾黃葉落,鎖印子規啼。”一本作“鎻印”。 清 吳偉業 《歲暮送穆大苑先往桐廬》詩之三:“鎖印槐廳靜,班春柏酒新。”
“鎖印”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側重,綜合搜索結果解釋如下:
指古代官府在歲末封印停止辦公的行政制度。具體表現為:
制度背景
古代官府為保障行政文書的權威性,官印需嚴格管理。歲末封印既是對全年工作的總結,也體現古代“天人合一”的節氣觀念。
文學例證
部分資料提到該詞可引申為封存重要文件或秘密(如),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較少見,可能是現代引申義。
提示:該詞屬于古代行政制度術語,現代多用于曆史文獻或詩詞鑒賞領域。如需具體詩句分析,可參考《全唐詩》《吳梅村集》等典籍。
《鎖印》一詞既可以作動詞,也可以作名詞使用。作為動詞,它的意思是用鑰匙或其他工具将印章上的翻轉環扣上,使其無法被移動或打開。作為名詞,它表示被鎖住的印章或密封物。
《鎖印》這個詞的部首是“钅”和“龍”組成的偏旁部首。其中,“钅”是金屬的象形字,表示金屬或與金屬相關的事物;“龍”是一個會意字,表示巨大的東西。
根據部首的組成,可以拆分《鎖印》的部首為“钅”和“龍”,筆畫數為10畫。
《鎖印》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明确,它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印章制度中。古代的印章通常由金屬或其他材料制成,用于蓋章。為了确保蓋章的真實和合法性,在印章制作完成後,會将印章上的翻轉環用鑰匙或其他工具鎖住,以防止他人未經授權盜用或篡改印章。
至于是否有繁體字形式的《鎖印》,我無法确定其存在與否,因為我隻收到了簡體字的信息。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有很多漢字寫法的變體。不同的朝代和地區可能會對字形進行一定的修改和變化,因此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漢字存在差異。關于古時候《鎖印》的具體寫法,我暫時無法給出确切的答案。
1. 他用鑰匙輕輕地鎖上了印章。
2. 請将這封信封鎖印後交給收信人。
鎖匙、鎖具、鎖門、鎖鍊、鎖眼、鎖扣、鎖住
封印、封閉、封锢、封存
開印、解封、解鎖、開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