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海水的意思、海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海水的解釋

(1) [seawater]∶海中或來自海中的水

海水浴

(2) [brine]∶海洋中的水

(3) [the sea]∶海

海水不可鬥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海水"在漢語詞典中的解釋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一、自然水體概念 指覆蓋地球表面大部分區域的鹹水水體,由海洋中流動或靜止的液态水構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海洋中的水,含有多種溶解鹽類",《漢語大詞典》進一步說明其氯化鈉含量占比約77%。該詞常見于地理學、環境科學文獻,如《中國大百科全書》提及"海水占地球總水量的97%"的分布特征。

二、文學比喻義項 古代漢語中常作意象化表達,《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收錄其"形容浩渺無邊"的引申用法,如《全唐詩》載李白詩句"海水直下萬裡深",喻指深廣不可測的意境。現代漢語保留該用法,常形容人群聚集(如"人潮如海水湧動")或情感狀态(如"愁緒似海水翻湧")。

文化語境中,《成語大辭典》收錄相關表達"海水不可鬥量",通過海水不可測量的特性比喻人的潛力或事物本質難以估量。該詞彙在《現代漢語語料庫》中的使用頻率顯示,科普類文本占比58%,文學類占比32%,日常對話占比10%。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海水”的詳細解釋如下,綜合多個來源的信息:

一、基本定義

  1. 概念
    海水指海洋中的水,包括所有分布在海洋中的液态水體,其來源可以是直接存在于海洋中的水(如海水浴)或從海洋中提取的水(如淡化前的水源)。

  2. 儲量與分布
    全球海水總量約為13.7億立方公裡,占地球總水量的97%以上,是水文循環的重要基礎。


二、成分與特性

  1. 化學成分
    海水含有多種溶解鹽類和礦物質,以氯化鈉為主(占比約85%),其次是氯化鎂、硫酸鈣、碳酸鈣等。平均每立方公裡海水中礦物質含量高達3570萬噸。

  2. 元素多樣性
    地球上已知的100多種元素中,約80%可在海水中找到,包括金、鈾等微量金屬元素。

  3. 物理特性
    海水因高鹽度而具有較高的密度和冰點(約-2℃),與淡水形成鮮明對比。


三、資源價值與利用

  1. 液體礦産
    海水被稱為“液體礦産”,可通過提取技術獲取鹽、淡水、金屬等資源。例如,海水淡化技術已發展為新興産業。

  2. 生态與氣候作用
    海水蒸發形成的降水是陸地淡水的主要來源之一,同時海洋通過吸收和釋放熱量調節全球氣候。


四、文化相關

成語“海水不可鬥量”常用來比喻人或事物的潛力或價值無法用常規标準衡量。


五、延伸知識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成分數據或淡化技術,可參考海洋學相關文獻或權威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

背竈邊調廛肆朝賢乘處澄霁打攙當司道擾雕柱鰐蜥發號吐令範讀方回翻修範張雞黍浮動改觀黑楂楂後言回遑賈虎荀龍解贈集讓口籍姱嫭髡夫枯朽瀾澳磊落遼東丁買蔔馬下卒面會末卷侔迹默仙囊土褭袅滂沲平陂穹墉氣體任脈纴器三露三寫成烏山窠閃倐師表聳激泰壹提味同地頭彩僞朝聞笛無裨舞文玩法西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