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标准量器。有鬴、豆、升三量。 汉 王莽 改制, 始建国 元年颁 新 嘉量,合斛、斗、升、合、龠为一器。器上部为斛,下部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为合、龠。见《汉书·律历志上》。《西清古鉴》有 汉 嘉量图。原器现存 台湾 。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序》:“昔嘉量微物,盘盂小器,犹其昭德记功,载在铭典。”《宋史·律历志一》:“ 太祖 受禪,詔有司精考古式,作为嘉量,以颁天下……凡四方斗、斛不中式者皆去之。”
嘉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标准计量器具,兼具实用功能与礼制象征意义。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嘉量是古代官方颁布的标准量器,常为铜制,形制上包含鬴(釜)、斗、升、合、龠五级容量单位,或集斛、斗、升、合、龠于一体。典型代表如故宫太和殿前的铜制嘉量,以主体量器为中心,四周对称延伸出不同容积的斗、升等构件,象征度量衡的统一。
“嘉”字取“美好、标准”之意,引申为“公正权威”。《周礼·考工记》载:“嘉量既成,以观四国”,表明其作为国家治理的象征,体现天道人伦的和谐。《汉书·律历志》进一步强调嘉量“以子谷秬黍中者”为基准,将自然物候与人文制度结合,赋予其“天人合一”的哲学内涵。
嘉量自周代起由中央政府铸造颁发,用于规范市场交易、税收征收及礼器制作。如新莽时期(公元9年)铸造的“铜嘉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器身铭文详细记载了容积计算法则,成为后世度量衡制度的范本。唐代以后,嘉量常与日晷并列置于宫殿前,彰显皇权对时间与空间的绝对掌控。
现存最著名的嘉量是清代乾隆年间仿新莽形制铸造的青铜器,置于北京故宫太和殿丹陛西侧(与东侧日晷对称)。其器身镌刻《御制嘉量铭》,强调“以均万国,以同天下”的政治理想,是研究中国古代计量史与礼制文化的实物见证。
参考文献来源:
“嘉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标准量器,主要用于统一度量衡制度。以下为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实物细节或铭文内容,可参考《汉书·律历志》及台北故宫博物院相关藏品资料。
霸城门八卦方位别话豳雅帛迭博揜残念赪玉盘赤闲白闲错踊单幅提防鼎胡东床客东语断産敦爱杜秋之年泛泛之交拂杓腹心戆陋高敏过词海岸山脉豪商鹤楼峻黄壤缓坡环听节节胜利羯羠计数看人眉眼磕扑匡规冷颤了不成缭乱梨花带雨马哈鱼满鼓鼓麪雪名数木室批准祇洹精舍奇日取成上祭绳法帅甸霜鸿填路违禁微商稳固掀然霞石谢不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