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道小康”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2. 出處與用法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4. 現代意義
在現代語境中,“小康”被賦予更廣泛的社會經濟内涵,如“小康社會”指全民生活達到中等富裕水平的狀态。但“家道小康”仍側重于描述個體家庭的經濟狀況。
示例:
“在舊中國,不隻窮人沒錢治病,就連家道小康的人,也負擔不起醫藥費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演變或具體用法,可參考《夷堅志》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詞義:
《家道小康》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家庭生活富裕而安定,經濟狀況相對穩定,飲食起居無憂。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家(jiā):宀(mián)+ 豕(shǐ)
道(dào):辶(chuò)+ 首(shǒu) + 寸(cùn)
小(xiǎo):小(xiǎo)
康(kāng):廣(guǎng)+ 幹(gān)
來源:
《家道小康》的源頭是出自《禮記·曲禮上》中的文句。後來成為一句用來形容家庭的經濟狀況良好、生活幸福的成語。
繁體:
家道小康(傢道小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家道小康(宀+豕 尢+首 +寸 +廣+幹)
例句:
我們祝願你的家庭能夠實現家道小康。
組詞:
家庭、小康社會、家財萬貫、康樂
近義詞:
家境殷實、富足、安逸、幸福
反義詞:
家破人亡、家徒四壁、貧困、困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