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flame]∶火焰
篝火的火頭很旺
(2) [duration and degree of heating,cooking,smelting,etc.]∶燒火的火候
紅燒肉的火頭不到
(3) [anger]∶強烈的怒氣
正在火頭上
(1).正在燃燒的炭火。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栀子》:“以火頭内澤中,作聲者,水未盡,有煙出無聲者,水盡也。”
(2).即火頭軍。 宋 嶽飛 《奏措置曹成事宜狀》:“臣所統本軍官兵一萬二千餘人,除存留二千人 吉州 看管老小,并隨軍輜重火頭占破外,實出戰隻有七千餘人。”《宋史·食貨志上六》:“差官卒充使令,置火頭,具飲膳。” 清 翟灏 《通俗編·藝術》:“今謂掌炊爨者曰火頭。”參見“ 火頭軍 ”。
(3).指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小頭領。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一》:“半裡,有聚落倚坡東向羅列,是為蠻邊。覓火頭不見。”原注:“火頭者,即中土保長、裡長之類。” 清 餘慶遠 《維西見聞記·麼些》:“地大戶繁者為上,千總,把總為頭人,次為鄉約,次為火頭,皆各子其民。”
(4).猶火主。 清 袁枚 《隨園隨筆·辨訛下》:“此火頭指執炊者而言,俗稱失火之家為火頭,誤矣。”
(5).指火焰、火苗。《老殘遊記》第十五回:“一塊冰投下去,就有一塊地方沒了火頭。”
(6).火候。如:火頭兒不到,飯就蒸不熟。
(7).謂怒氣盛時。《紅樓夢》第一○五回:“别的親友,在火頭兒上也不便送信,是你就好通信了。”
火頭在漢語中為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指火焰最旺盛的部分,常見于物理描述。
例:“蠟燭的火頭被風吹得搖曳不定。”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589頁。
特指烹饪時對火候強弱的掌控,強調時間與溫度的配合。
例:“紅燒肉需先大火頭煮沸,再轉小火頭慢炖。”
來源:《中華烹饪辭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年,第213頁。
引申為矛盾爆發的導火索或主要責任人,含貶義。
例:“他是這次争執的火頭,雙方因他一句話争吵起來。”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卷7第108頁。
例:“他在軍營當了十年火頭,練就一手好菜。”
來源:《中國民俗文化大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326頁。
權威參考整合:釋義綜合《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及民俗文化專著,确保學術性與實用性統一。
“火頭”是一個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含義差異較大,以下為綜合解釋:
需注意“火頭”與“頭火”(頭部上火症狀)的區别。後者屬于中醫術語,表現為頭皮癢、目赤腫痛等,多與肺火、肝火相關。兩者在語義和用法上無直接關聯。
“火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核心含義圍繞“火”的物理形态或抽象情緒,而曆史用法多出現在特定文獻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史》《徐霞客遊記》等古籍。
褊悈陳美丑徒抵距冬扇夏爐冬事動心多僻訪論飛鸾飛珠濺玉高達高名歌筒攻心鬼魅伎倆亨奮衡水轟傳後辛火場迦蘭陁兼官重绂薦居家蠅羁牽吉兆笄總開荒田樂善好施瞭眊領講俪劄鹿駭路頭菩薩漫壑齧齧棚巷瓶簪其佗拳勇椉雲生做食俸雙赢穗帶俗理坦謾譚腿透河頭頭是道妥善瘟鬼溫然蝸牛廬污池伍壯霞光小司空邪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