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flame]∶火焰
篝火的火頭很旺
(2) [duration and degree of heating,cooking,smelting,etc.]∶燒火的火候
紅燒肉的火頭不到
(3) [anger]∶強烈的怒氣
正在火頭上
(1).正在燃燒的炭火。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栀子》:“以火頭内澤中,作聲者,水未盡,有煙出無聲者,水盡也。”
(2).即火頭軍。 宋 嶽飛 《奏措置曹成事宜狀》:“臣所統本軍官兵一萬二千餘人,除存留二千人 吉州 看管老小,并隨軍輜重火頭占破外,實出戰隻有七千餘人。”《宋史·食貨志上六》:“差官卒充使令,置火頭,具飲膳。” 清 翟灏 《通俗編·藝術》:“今謂掌炊爨者曰火頭。”參見“ 火頭軍 ”。
(3).指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小頭領。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一》:“半裡,有聚落倚坡東向羅列,是為蠻邊。覓火頭不見。”原注:“火頭者,即中土保長、裡長之類。” 清 餘慶遠 《維西見聞記·麼些》:“地大戶繁者為上,千總,把總為頭人,次為鄉約,次為火頭,皆各子其民。”
(4).猶火主。 清 袁枚 《隨園隨筆·辨訛下》:“此火頭指執炊者而言,俗稱失火之家為火頭,誤矣。”
(5).指火焰、火苗。《老殘遊記》第十五回:“一塊冰投下去,就有一塊地方沒了火頭。”
(6).火候。如:火頭兒不到,飯就蒸不熟。
(7).謂怒氣盛時。《紅樓夢》第一○五回:“别的親友,在火頭兒上也不便送信,是你就好通信了。”
“火頭”是一個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含義差異較大,以下為綜合解釋:
需注意“火頭”與“頭火”(頭部上火症狀)的區别。後者屬于中醫術語,表現為頭皮癢、目赤腫痛等,多與肺火、肝火相關。兩者在語義和用法上無直接關聯。
“火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核心含義圍繞“火”的物理形态或抽象情緒,而曆史用法多出現在特定文獻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史》《徐霞客遊記》等古籍。
《火頭》是指火焰的起始部分或火堆上燃燒最旺盛的部分。它可以指火焰中最亮、最熱或最高的部分,也可以指火堆上那個最旺的位置。
《火頭》這個詞的部首是火,由“丆”字頭表示。它的構成筆畫是2畫。
《火頭》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常用于描述火焰或火堆。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火頭」。
在古代,《火頭》這個詞可能有多種寫法和變體。一種常見的古代寫法是「火頭」,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變體寫法。
1. 篝火上的火頭熊熊燃燒,将夜晚照得明亮如白晝。
2. 那家燈火通明,火頭閃爍,映照出人們快樂的笑容。
1. 火焰:指火燃燒時所發出的光和熱。
2. 火堆:指人工堆起的一堆燃燒的物體,通常用于烹饪、取暖等。
3. 火光:指火焰發出的光。
1. 火苗:指火焰的形象化,有時也可用來形容一種嬌小而跳動的火焰。
2. 火星:指由火焰燃燒後在空中飄散的小火花。
冷灰:指火熄滅後所剩下的、已經冷卻的火炭或灰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