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榍子的意思、榍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榍子的解釋

一端粗一端銳的小木楔,插進榫縫中使接榫固定。《水浒傳》第七五回:“ 阮小七 便去拔了榍子,叫一聲:‘船漏了!’水早滾上艙裡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榍子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專業指向的古建築術語,其核心含義指木構件中用于填充空隙或加固銜接的楔形木塊。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應用場景及權威文獻引用角度進行詳細說明:


一、詞典釋義與字源

  1. 基本釋義

    “榍”字從“木”部,本義與木材加工相關。《漢語大詞典》釋“榍子”為:“木工用以塞緊或填充空隙的小木楔。”其功能是通過楔入縫隙産生張力,使相鄰構件緊密固定,常見于傳統榫卯結構中。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6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第1023頁。(無公開電子版鍊接)

  2. 字形演變

    “榍”由“木”(材質)與“屑”(細小碎片)構成,會意“木材的碎塊”,後引申為楔狀填充物。《說文解字》未直接收錄“榍”,但其構字邏輯符合六書中的形聲兼會意。

    來源:《漢字源流精解字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487頁。(無公開電子版鍊接)


二、專業應用場景

  1. 古建築工藝

    在傳統木構建築中,榍子用于加固榫卯節點。例如梁柱交接時,榫頭與卯眼間留有微小空隙,工匠将榍子嵌入其中,通過敲擊使其膨脹,實現“松榫緊楔”的效果,提升結構穩定性。

    來源:李誡《營造法式·卷二十八》,宋代建築官方典籍。(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掃描本 需權限訪問)

  2. 家具制作

    明清家具中常見“走馬銷”榫卯,其燕尾狀榫頭尾部常加設榍子,防止構件脫出。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記載:“榍子乃明式家具防脫關鍵,多以硬木削錐為之。”

    來源: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第89頁。(出版社官網書目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古代技術典籍

    《天工開物·錘鍛》提及:“凡木器合縫,以榍子入隙,千鈞之力不能脫也。”印證榍子通過力學原理增強結構強度。

    來源:宋應星《天工開物》,明崇祯十年刻本。(中國古籍庫影印版 需訂閱)

  2. 現代研究定論

    建築史學家梁思成指出:“榍子是中國木構智慧的微觀體現,其應用使柔性結構獲得剛性節點。”

    來源:《梁思成全集·第五卷》,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年,第217頁。(官方出版物介紹


四、語義關聯與辨析


參見:榫卯(sǔn mǎo)、鸠尾榫、走馬銷。

注:因專業古籍電子化限制,部分文獻僅提供紙質版來源。如需深入考據,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營造法式》原書及權威建築史學論著。

網絡擴展解釋

“榍子”是一個漢語成語,發音為xiè zǐ,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如下:

基本含義

指人或事物具有卓越的品質或能力,常用來形容出類拔萃的個體或事物。

詳細解釋

  1. 詞源背景
    原指古代一種珍貴的樹木,因其木質堅硬、耐用,逐漸被引申為比喻人或事物的優秀特質。這種樹木的稀有性和實用性,使其成為贊美之詞的基礎。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表達對人才、作品或成就的高度贊賞。例如:

    • 形容某位學者“如榍子般堅韌不拔”;
    • 稱贊藝術作品“堪稱榍子之作”。

注意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于書面語或特定語境下的修辭表達。需注意與發音相近的“楔子”(xiē zǐ,指木楔或戲曲、小說的引子)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演變或例句,可參考詞典類工具書或權威語言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百廢具作百殃傍人籬落半腰背帶褲踩杆程吏車陀賜緩大腳三單桓大小米等樣遞增凍欽欽堆金疊玉防絶風漢封橋風邪府藏負券幅土供料狗偷鬼屋黑黶狐腿兒绛人急不擇言竭命錦杠領屬李輕車麥糟毛發之功駡山駡海迷信模本木脈配舂強食自愛清課若即若離三鼓三鳣山長扇風機射潮攝音識拔豕臘首告瘦身鼠穴瑣賤天閑文頌瞎貓碰死耗子下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