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瑚琏之器”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瑚琏”是古代祭祀時盛放黍稷的尊貴器皿,夏朝稱“瑚”,殷朝稱“琏”。這類器皿由玉制成,象征莊嚴與華美,因此成語比喻特别有才能、能擔當重任的人,常用于褒獎治國安邦之才。
出自《論語·公冶長》:子貢問孔子:“賜(子貢名)也何如?”孔子答:“女(汝)器也。”子貢追問:“何器也?”孔子說:“瑚琏也。”。孔子以瑚琏比喻子貢,既肯定其才能,又隱含對其承擔大任的期望。
孔子通過這一比喻,強調人才需兼具能力與德行,既要如瑚琏般貴重實用,也要心懷家國責任。後世亦用此成語表達對傑出人才的推崇,如《世說新語》中以瑚琏指代治國棟梁。
該成語體現了古代對“器”的重視,即人才需内外兼修,既要有才幹,又需具備道德高度,方能成為“君子”。
《瑚琏之器》是一個成語,意為珍貴而寶貴的文物、器物。
《瑚琏之器》包含兩個部首,分别是“王”和“石”。其中,“王”是瑚的部首,表示與王相關的事物;“石”是琏的部首,表示與石頭相關的事物。
根據部首和筆畫數,瑚琏之器可以被拆分成以下兩部分:
《瑚琏之器》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獻,最早見于《封禅書》中。文獻中描繪了周、秦兩代封禅儀式的盛況,其中提到了“瑚琏之器”,形容那些珍貴而寶貴的器物。
《瑚琏之器》的繁體字為「瑚琏之器」,與簡體字相同。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瑚琏之器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微小的差别。例如,“瑚”字的古代寫法為「護」,字形較為複雜;而“琏”字的古代寫法為「瑓」,與現代寫法相似但稍有區别。
1. 這座博物館陳列着許多瑚琏之器,吸引了衆多觀衆的目光。
2. 小明親手制作了一件瑚琏之器,送給了他的爺爺作為生日禮物。
瑚琏之器是一個成語,一般不會與其他詞組在一起組成新詞。
瑚琏之器的近義詞包括:珍貴之物、寶貴的文物。
瑚琏之器的反義詞是:平凡之物、普通的器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