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點染的意思、點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點染的解釋

1.點筆染翰。指繪畫。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雜藝》:“ 武烈太子 偏能寫真,坐上賓客,隨宜點染,即成數人,以問童子,皆知姓名矣。” 元 趙孟頫 《桃源春曉圖》詩:“ 瀛洲 仙客知仙路,點染丹青寄輕素。”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題畫》:“美人一去,庭院寂寥,正好點染,應酬畫債。”

2.寫作;修飾文字。 宋 陸遊 《掩門》詩:“點染聊成字,呻吟僅似詩。” 明 《殺狗記·家門大意》:“點染新詞别樣錦,推敲舊譜無瑕玉。” 魯迅 《<故事新編>序言》:“至于隻取一點因由,隨意點染,鋪成一篇,倒無需怎樣的手腕。”

3.染色;着色。《元典章·禮部五·陰陽學》:“﹝鞭子﹞用粉五色點染。” 曹靖華 《飛花集·點蒼山下金花嬌》:“ 大理 花豔,豔得美術家調不出顔色來點染。”

4.沾染;沾附。 唐 鄭損 《星精石》詩:“蒼苔點染雲生靨,老雨淋漓鐵潰痕。” 宋 方夔 《感興》詩之十四:“秋夜不肯明,霜露畏點染。”

5.玷污;污染。 唐 杜甫 《八哀詩·故著作郎貶台州司戶荥陽鄭公虔》:“反復歸聖朝,點染無滌盪。” 仇兆鳌 注:“ 虔 本心歸王室,但一受僞命,無從洗滌。”

6.點綴;裝點。 楊朔 《泰山極頂》:“萬山叢中,時而點染着極其工細的人物。” 廬隱 《海濱故人》:“寂寞的松林和無言的海流,被這五個女孩子點染得十分熱鬧。”

7.打點。《負曝閑談》第三回:“另外還有營官那邊,號房裡、門房裡、廚房裡,都得點染點染,把這位 柳老爺 弄了個家産盡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點染”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類:

一、繪畫領域

  1. 技法定義
    指工筆畫中的染色技巧,用接近寫意的筆法,一筆蘸取深淺不同的色彩,在畫面上連點帶染,形成靈動效果。常用于處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細節。

  2. 曆史淵源
    該技法最早見于北齊《顔氏家訓》,後成為傳統水墨畫的重要表現手法。例如明代畫家楊補的作品便以點染技法著稱。

二、文學領域

  1. 修辭手法
    借自繪畫術語,指在詩詞創作中“點明主旨”與“鋪陳渲染”結合。如柳永《雨霖鈴》中“多情自古傷離别”為“點”,後續景物描寫為“染”,通過情景交融強化情感表達。

  2. 文字修飾
    比喻對文章的潤色加工,通過細節補充使形象更生動。例如清代孔尚任在《桃花扇》中運用點染增強叙事畫面感。

補充說明

該詞在口語中也可泛指對事物的修飾,如“點染色彩”既可指實際繪畫,也可比喻為事物增添亮點。


以上解釋綜合了繪畫技法、文學修辭及引申用法,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作品案例,可參考《顔氏家訓》、柳永詞作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點染(diǎn rǎn)這個詞是中文中的一個動詞,意思是用筆或刷子在紙上或其他物體上點上顔色或染上顔料。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纟”(纟字旁),表示與紡織品有關,右邊的部首是“才”(手字旁),表示與動作、手勢有關。這個詞的筆畫總共有12畫。 “點染”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人們用不同顔色的染料點綴織物,以增加美感和吸引人的注意。這個技術逐漸發展成了一種藝術形式,被稱為“點染”。 繁體字“點染”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隻是筆畫結構稍有變化。它的寫法是將字旁的部首“纟”和“才”組合而成,然後按照正确的筆畫順序一筆一劃地書寫。 以下是一個例句:“她用精巧的點染技巧為畫作增添了獨特的魅力。” 與“點染”相關的組詞有“點綴”、“染色”、“點綴”等。這些詞都與使用顔色或染料來裝飾或改變物體的外觀有關。近義詞可以是“着色”或“彩繪”,反義詞可能是“清潔”或“剝落”。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