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丘甸之民。《公羊傳·成公元年》“譏始丘使也” 漢 何休 注:“譏始使丘民作鎧也。”
(2).泛指百姓。《孟子·盡心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 王夫之 稗疏:“丘民者,衆民也。”
“丘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詞源、經典文獻和現代釋義三個層面進行解析:
丘甸之民
源自《公羊傳·成公元年》何休注,指古代以“丘”為單位的基層行政區域的民衆。例如:“譏始使丘民作鎧也”,即批評統治者開始征調丘民制作铠甲。
泛指百姓
這是更廣泛使用的含義,出自《孟子·盡心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王夫之在《稗疏》中解釋為“衆民”,強調民衆的集體性和重要性。
“丘”本義為小土山(《說文解字》),後引申為聚居地。原始社會後期,人們多居于丘陵高地以避水患,故稱“丘民”,這一群體也被視為早期民主意識的象征。例如文獻提到:“丘民時代”指代原始社會末期以丘陵聚居為特征的社會形态。
如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辭書研究》相關文獻。
丘民,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作為一個整體使用,表示山上的人民、山區居民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丘(ㄑㄧㄡ)部首,由兩筆構成;民(ㄇㄧㄣˊ)部首,由五筆構成。
來源:丘民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丘指的是山,民指的是人民,因此丘民的合并就是指山上的人民。
繁體:丘民的繁體字為「邱民」。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邱」的字形複雜一些,「民」的寫法相對較簡單。
例句:山區的丘民靠種植和養殖為生。
組詞:丘民組詞較少,因為丘民一般表示山上的人民,很少用于其他組詞中。
近義詞:山民、山區居民
反義詞:城民、城市居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