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荔的意思、薜荔的詳細解釋
薜荔的解釋
(1).植物名。又稱木蓮。常綠藤本,蔓生,葉橢圓形,花極小,隱于花托内。果實富膠汁,可制涼粉,有解暑作用。《楚辭·離騷》:“擥禾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蘂。” 王逸 注:“薜荔,香草也,緣木而生蘂實也。” 唐 宋之問 《早發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詩:“薜荔搖青氣,桄榔翳碧苔。”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木蓮》。
(2).梵語Preta的譯音。或譯為“薜荔多”。義為餓鬼。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九:“薜荔,蒲細,來計反,此譯言餓鬼也。”《雲笈七籤》卷十:“薜荔者,餓鬼名也。”
詞語分解
- 薜的解釋 薜 ì 古書上指當歸。 〔薜荔〕常綠灌木,莖蔓生,果實球形,可做澱粉,搗汁可做飲料。簡稱“薜”,如“薜蘿”。 古書上指野麻。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荔的解釋 荔 ì 〔荔枝〕a.常綠喬木,果實球形,果實外殼有瘤狀突起,熟時紫紅色,果肉白色半透明,多汁,味甜美;b.這種植物的果實。均亦稱“離枝”、“丹荔”。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薜荔”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解釋如下:
一、植物學釋義
薜荔(學名:Ficus pumila)是桑科榕屬植物,别稱木蓮、涼粉子。其特點包括:
- 形态特征:常綠藤本,莖蔓生,葉分兩型(不結果枝的葉卵狀心形,結果枝的葉較厚)。果實富含膠質,可制作涼粉或飲品。
- 分布範圍:主要分布于中國南方,如福建、江西、浙江、江蘇、台灣等地。
二、藥用價值
薜荔的莖、葉、根均可入藥,功效包括:
- 祛風除濕:治療風濕痹痛、坐骨神經痛。
- 解毒消腫:緩解咽喉腫痛、跌打損傷、瘡瘍腫毒。
- 其他用途:可改善水腫、瘧疾、閉經、産後瘀血腹痛等症,民間常用其莖葉煎服或外敷。
三、其他含義
- 佛教術語:梵語“Preta”音譯為“薜荔”或“薜荔多”,指餓鬼道衆生。
- 文學意象:古詩文中常以薜荔形容荒涼景象,如“千村薜荔人遺矢”中的“薜荔”暗喻村落凋敝。
四、讀音與别名
- 拼音:bì lì。
- 别名:除木蓮、涼粉子外,部分地區也稱“鬼饅頭”。
如需更詳細的植物圖譜或藥用方劑,可參考《中華本草》或中醫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薜荔》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作古代文學中的描寫對象。下面是有關《薜荔》的信息。
意思
薜荔(bì lì)是一種植物的名稱,常用來形容枝葉繁茂的藤蔓。
拆分部首和筆畫
薜荔的拆分部首是艹,并且由13個筆畫構成。
來源
薜荔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用來描寫藤蔓盤繞的景象。在中國文學中,薜荔經常被用來比喻友情、親情等糾結複雜的關系。
繁體
薜荔的繁體形式為蓖蔺(bì lìn)。
古時候漢字寫法
薜荔的古時漢字寫法為薜莉。
例句
他們的友誼如同薜荔般糾結卻又緊密無間。
組詞
薜藍(bì lán)、薜蘿(bì luó)。
近義詞
藤蔓、蔓延。
反義詞
穩固、堅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