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良的風俗。 晉 成公綏 《嘯賦》:“變陰陽於至和,移淫風之穢俗。”
“穢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成語屬性
作為成語時,“穢”指不潔淨、下流(如污穢、丑惡),“俗”指庸俗、低劣。組合後形容言行不雅、低俗下流,常用于批評不道德或不文明的行為。
一般詞義
在非成語語境中,可指不良的社會風俗,如晉代成公綏《嘯賦》中“移淫風之穢俗”的用法。
以上解釋綜合了詞典定義與古籍用例,更多完整信息可查閱《漢語詞典》或《嘯賦》原文。
穢俗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不潔淨、下流、粗俗的。它可以用來形容言語、行為、内容等。
穢俗的部首是穴,筆畫數是12個。
穢俗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穢的本義指肮髒、肮髒惡劣,而俗的本義為平民、普通人。結合在一起,穢俗形容的是低俗、粗鄙、下流的風格或内容。
穢俗的繁體字為穢俗。
在古代,穢俗的寫法可以是“穢俗”或者“穢俗訾屙”,其中“訾”和“屙”都是表示污穢、下流的字。
他的言談舉止十分穢俗,讓人大為惡心。
穢語、穢行、穢物、穢氣
下流、低俗、粗俗、龌龊
高雅、典雅、文雅、莊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