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業,偉業。 三國 魏 應璩 《與王将軍書》:“雀鼠雖愚,猶知徽烈。”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重以 公旦 多材,振其徽烈,剬《詩》緝《頌》,斧藻羣言。”《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其間明聖相因,憂亂繼作,未有不委用賢士,親近正人,而能紹興其徽烈者也。”
“徽烈”為漢語古典詞彙,其核心釋義可拆解為兩部分:“徽”本義指琴弦,引申為美好德行的象征;“烈”指功業顯赫。二字合稱專用于稱頌先人卓越的德行與功績,常見于碑銘、史傳等莊重文體。如《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釋為“宏業,偉績”,《辭源》則注“美業,盛烈的功勳”。
該詞在典籍中的使用具有三個特征:一為曆史性,特指已故人物的功勳,如《後漢書·荀彧傳》贊其“徽烈冠蓋當世”;二為褒揚性,強調德業并重,《文心雕龍》有“镌勒徽烈,樹碑述已”的用法;三為禮制性,常見于帝王将相的谥號評定。現代漢語中主要應用于學術研究、曆史文獻解讀等領域。
“徽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主要分為兩類:
宏業、偉業
指宏大或偉大的功業,多用于古籍或文學作品中。例如:
近義詞與反義詞
部分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品德高尚的人”,但這一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詞源拆分有關(“徽”有美善之意,“烈”指功業),但主流仍以“偉業”為核心()。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心雕龍》《舊唐書》等典籍原文。
白青抱志鼻褰滄流潺潺潮銀車船費車手赤天出常調垂花門春帝大刀膽小鬼動蕩杜母耳聞不如目見蕃朝反初飛身孤緻恒例合無洪甯華域借光脊封羁窭井底蛙荊條徑緻浸令究正來情去意羸行李家爐亭貿蔔馬桶媚川都木梆袅袅娜娜欠安黔庶潛翼三弦篩渣上升山椒殺着石腸水虺書帷挑戰倜傥童話隈壖窩膿包孝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