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戶丁的意思、戶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戶丁的解釋

(1).每戶中的成年男子。《元史·世祖紀二》:“﹝ 中統 三年三月﹞庚申,括 北京 鷹坊等戶丁為兵,蠲其賦。” 清 恽敬 《新喻東門漕倉記》:“坊長、地保以酒食召管首,管首召戶丁,為期悉納之坊長、地保,坊長、地保納之官,故賦稅無後時者。”

(2).泛指丁口。《六部成語·戶部》“戶丁”原注:“通族中之丁口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戶丁是中國古代戶籍制度中的特定稱謂,指代一戶家庭中承擔賦稅或徭役的成年男性成員。其核心含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第一,戶籍統計單位。在《漢語大詞典》中,“戶丁”被定義為“戶籍冊上的成年男子”,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至隋唐時期的“丁中制”,即以年齡和性别劃分賦役對象。例如《明史·食貨志》記載“每十年造黃冊,詳載戶丁田宅”,說明戶丁是官府登記人口、征調勞役的基礎單位。

第二,賦役承擔主體。根據《清會典》記載,清代實行“丁銀”制度,戶丁需按人丁數量繳納賦稅或服兵役。如康熙年間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便是以戶丁數量為改革對象,凸顯其在國家財政中的關鍵地位。

第三,社會身份象征。戶丁不僅代表經濟責任,還反映家庭的社會地位。曆史學者侯旭東在《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結構》中指出,戶丁數量常被作為家族實力的衡量标準,尤其在宗族制度盛行的南方地區。

需注意的是,戶丁制度隨朝代更疊有所變化。例如宋代的“戶等制”将戶丁與財産挂鈎,而明代“一條鞭法”則逐步将丁銀攤入田畝,弱化了戶丁的獨立意義。這些演變在《中國曆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等史料中均有詳述。

網絡擴展解釋

“戶丁”是古代戶籍制度中的常用詞,具體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每戶的成年男子
    指戶籍制度中,每戶家庭内達到服役年齡的男性成員。例如《元史》記載“括北京鷹坊等戶丁為兵,蠲其賦”,即征調成年男子參軍。

  2. 泛指丁口(家庭人口)
    廣義上可指代整個家庭的人口,如清代恽敬《新喻東門漕倉記》提到通過“戶丁”繳納賦稅。


二、曆史用例與背景


三、相關拓展

如需更全面的文獻出處,可參考《元史》《六部成語·戶部》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暗蛩白鄧鄧白雲鵬鄙談不偟彩箋創垂儲後出手得盧辭理殚誠畢慮釣名欺世喋鹽指鈍頭筆堕業凡陋高效能格斬嗨喲橫沖直撞紅蟹畫棟雕梁花咕朵花鼓戲昏黑降辂皎晶晶臼窠眷惠钜夫可耕地樂遷樓兒納夏飄茵堕溷屏處屏風疊僻淫前六識謙衷棋炒麒麟袍清灰冷竈情天臊膻傻乎乎深賊神真攝影師始孩庶獸貪名調嘴弄舌同品推崇痿瘁微微了了鮮卑奴先縠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