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花朝的意思、花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花朝的解釋

(1).見“ 花朝節 ”。

(2).指百花盛開的春晨。亦泛指大好春光。 唐 白居易 《琵琶引》:“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唐 李商隱 《梓州罷吟寄同舍》詩:“不揀花朝與雪朝,五年從事 霍嫖姚 。” ********* 《毀家詩紀》之一:“轉眼 榕城 春欲暮,杜鵑聲裡過花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花朝,又稱“花神節”或“百花生日”,是中國傳統歲時節日之一,特指農曆二月間(具體日期因地域和年份略有差異,通常為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慶祝百花盛開、春意盎然的時節。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字義溯源與節氣内涵

“花朝”一詞由“花”與“朝”構成:“花”指自然界花卉,“朝”取“清晨”或“時節”之意,合指百花初綻的春日良辰。該節日起源于農耕文化對物候的觀察,标志着仲春時節的到來,與中秋“月夕”相對應,體現古人“花月相映”的自然哲學觀。此時大地回暖,草木萌發,古人認為百花自此日始漸次開放,故以祭祀、遊賞等活動應和天時。

二、民俗活動與文化象征

  1. 祭花神:民間設香案供奉花神,祈求花卉繁茂、農桑豐饒,如清代蔡雲《吳歈百絕》載:“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紅紫萬千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
  2. 賞紅護花:女子剪彩綢系于花枝,稱為“賞紅”,寓意護佑百花,如《清嘉錄》記:“(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閨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謂之‘賞紅’。”
  3. 郊遊雅集:文人墨客結伴踏青,賦詩飲酒,如宋代楊萬裡《誠齋集》中“春色招人醉,花朝恰半春”之句,描繪了花朝雅趣。

三、地域差異與曆法演變

花朝的具體日期存在地域分化:北方多以二月初二(“龍擡頭”日)為花朝,江南普遍認二月十二,部分地區則選二月十五(與道教誕辰重合)。這一差異反映了古代曆法調整與地方習俗的融合。明代田汝成《熙朝樂事》載:“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兩月為春秋之中,故以二月半為花朝,八月半為月夕。”

四、現代傳承與生态意義

當代花朝節在多地複興,如武漢東湖、杭州西溪等地舉辦花朝文化節,通過漢服巡遊、花市展覽等活動延續傳統。其核心精神——敬畏自然、順應四時,亦被賦予新時代生态保護内涵,呼應“綠水青山”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花朝”詞條釋義
  2. 《中國風俗通史·明代卷》(上海文藝出版社)歲時節日章節
  3. 《清嘉錄》(江蘇古籍出版社)卷二“百花生日”記載
  4.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傳統節氣專題

網絡擴展解釋

“花朝”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解釋可從以下兩方面展開:

一、作為傳統節日

  1. 别稱與起源
    花朝節又稱“花神節”“百花生日”,是漢族傳統節日,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時期。晉代《風土記》首次記載“花朝”一詞,描述為春序賞花之時。

  2. 日期差異
    因地域氣候不同,節期存在多種說法:北方多為農曆二月初二或十五,江南地區以二月十二、十五為主,部分地區為二月二十五。

  3. 習俗活動
    節日期間,人們結伴踏青賞花,稱為“踏青”;女子将彩紙系于花枝祈福,稱為“賞紅”。

二、作為自然意象

  1. 字義解析

    • 花:象形字,本義為花朵,引申為美好或虛幻的事物。
    • 朝:讀作“zhāo”,指清晨,如“春江花朝秋月夜”(白居易《琵琶行》)。
  2. 文學意境
    泛指百花盛開的春日晨景或大好春光,如李商隱“不揀花朝與雪朝”,郁達夫“杜鵑聲裡過花朝”等詩句均以此寄情。

“花朝”既承載着傳統節慶的文化内涵,又蘊含對自然春光的詩意贊美。其日期與習俗的多樣性,反映了古代農耕社會對花信與物候的重視。

别人正在浏覽...

按語阿丘牓題寶轝筚窦比鄰不辭餐霞吸露參錯蹅蹅忽忽孱微稠心眼兒吹畫壺大概齊大肆攻擊調判跌來碰去地祇壇豆莫婁阿彌放射鳳鈞鳳尾诏鈎金輿羽跪香鼓勇漢案戶鼾齁後置詞宦侶夥賴盡觞醵費騋牝連拱靈坐僇力捋臂揎拳旅主馬坊南藩年尾佩環劈頭青霄白日青油舫虬蟠珊網生赀勢如劈竹送斷塔器特制同調同氣突貫烏狼線披兒蕭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