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f the same breath] 有血緣關系的親屬,此指同胞兄弟
寬其同氣之罪。——唐· 李朝威《柳毅傳》
(1).氣質相同;氣類相同。《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呂氏春秋·應同》:“帝者同氣,王者同義。” 高誘 注:“同元氣也。” 晉 楊方 《合歡》詩之一:“同聲好相應,同氣自相求。”
(2).有血統關系的親屬,指兄弟姊妹。《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凡匹夫一介,尚不忘簞食之惠,況臣居宰相之位,同氣之親哉!”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而臣敢陳聞於陛下者,誠與國分形同氣,憂患共之者也。” 南朝 宋 鮑照 《請假啟》:“臣實百罹,孤苦風雨,天倫同氣,實惟一妹。”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四:“ 唐太宗 以藩王奪長嫡,推刃同氣。”
(3).猶同志。 曹亞伯 《武昌日知會之破案》:“﹝黃岡軍學界講習社﹞初為 黃岡 人之結合,迨成立半月以後,則不分縣界,而廣結同氣,故其宣傳甚有力。”
“同氣”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古籍文獻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一、指血緣親屬關系(尤指兄弟姊妹)
二、指志趣相投的群體
其他注意事項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原文,可參考《易經》《千字文》等典籍,或查閱網頁、、中的具體解析。
同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同樣的氣質、性格或者志趣相投。
同氣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拆分成“同”和“氣”兩個部分。其中,“同”字的部首是“口”,總共有五畫,“氣”字的部首是“氣”,總共有四畫。
同氣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漢語,其中,“同”字表示相同、一緻,可以表示共同的特點;“氣”字表示氣息、氣質,可以表示人的精神風格。
同氣的繁體字為「同氣」。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同氣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會采用“同”字和“氣”字的組合,隻是書寫風格和筆畫的書寫形式可能會有一些變化。
他們之間有着同氣相求的情感紐帶。
同氣連枝、同氣相感、同氣相求。
志同道合、志趣相投。
南轅北轍、迥然不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