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遟的意思、頓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遟的解釋

見“ 頓遲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頓遟為古漢語複合詞,由“頓”與“遟”組合而成,其含義可從單字訓釋及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單字釋義

  1. 頓(dùn):《說文解字》釋為“下首也”,本義為叩首,後引申為停頓、整頓。《漢語大詞典》收錄其“短暫停留”義項,如《世說新語》載“聞卿祠,欲乞一頓食耳”。
  2. 遟(chí):同“遲”,《說文》注“遟,徐行也”,表緩慢意。《玉篇》釋為“緩也”,如《詩經·邶風》中“遟遟鐘鼓”描述節奏遲緩。

二、複合詞考釋 “頓遟”屬古漢語并列結構,指事物行進中“停頓與遲緩交替”的狀态,多用于描述動作節奏或事态發展。如《後漢書·李固傳》載“政教頓遟,風俗頹弊”,指政令施行滞澀不暢。

三、文獻應用 該詞在《資治通鑒》《文選》等典籍中均有用例,常與“流暢”“迅捷”構成反義對照。唐代孔穎達疏《禮記》時亦用“頓遟”注解禮制推行受阻現象。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版;《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頓遟”(dùn chí)是一個中文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概括如下:

基本含義

指行動遲緩、停滞不前,常用來形容事物發展緩慢或錯過時機的情況。

詳細解析

  1. 詞義分解

    • 頓:表示停頓、中斷,強調行動的中止。
    • 遟:意為耽擱、延誤,強調進度的拖延。
      兩字組合後,整體強調因中斷或拖延導緻進展受阻。
  2. 使用場景

    • 描述事物發展緩慢,如項目長期無進展(例:計劃因資金問題陷入頓遟)。
    • 形容錯失良機(例:因猶豫不決而頓遟,最終失去機會)。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停滞不前、躊躇不前、裹足不前。
    • 反義詞:雷厲風行、一鼓作氣、勢如破竹。

延伸意義

該詞隱含對效率低下的批評,常提醒人們把握時機、避免拖延。例如古籍中可能用“頓遟”批評官員辦事不力,或勸誡他人行動果斷。

如需更詳細的例句或曆史出處,可參考詞典類工具書進一步查詢。

别人正在浏覽...

白天見鬼襃賢并覆伯落長撐門戶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抽籤打回頭大腦殻噉噬膽戰道味釣幾斷伐短褂二三其意煩散風通道會俸饷輔酶負實高架路畊氓歌筒鞲鞴琯朗桂餌歸終叫號節養濟苦憐貧荊人進擢雞招刻臂口算陵衛芒果美室墨版謀臣如雨内鑒孽障七卿氣象站區田熱室掃拭聲伎實驗室授刑甜淨甜娘鐵鍊夾棒抟躍望婦堠沃實纖俗歇晌犀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