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滿語。 清 代八旗組織的最大編制單位,漢語譯為“旗”。《清文獻通考·職官一》:“管固山者,即為固山額真。”參見“ 八旗制度 ”。
(2).滿語。美稱。加于爵號上的,如“固山貝子”;加于官名上的,如“固山章京”。又如貝子之女稱“固山格格”等。參閱《清會典·宗人府》。
“固山”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地理、文化等多方面理解:
基本含義
源于滿語,是八旗組織的最大編制單位,漢語譯為“旗”。每旗(固山)最初由五甲喇組成,每甲喇包含五牛錄(約7500人);皇太極時期調整為每旗30牛錄,每牛錄100人,共3000人。
官職與爵位
三國古戰場(甘肅成縣)
位于今甘肅成縣東南,三國時期是蜀魏争奪的軍事要塞。張飛曾在此駐軍,史稱“固山營壘”,以鞏固漢中防線。
江蘇鎮江·北固山
作為名字時,“固”象征堅定、穩固,“山”寓意安穩可靠,整體寄寓“如山般穩固可靠”之意。
提示:若需了解特定領域(如清代官職、三國曆史或鎮江旅遊)的詳細信息,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固山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為使山變得牢固、堅不可摧。
拆分部首和筆畫:
部首:囗(囗字頭)
筆畫:7畫
來源:固山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見于《齊宣王·固山》。在古代,固山一詞常用于形容修建、加固山脈的工程。
繁體:固山的繁體字是「固山」。
古時候漢字寫法:固山在古代寫法中沒有太大變化,基本保持現在的形狀。
例句:
1. 軍隊為了保衛國家安全,修築了一道固山工程。
組詞:固山可以與其他詞語組成新的詞語,例如:
固山重地、固山拒敵等。
近義詞:堅固、牢固、穩固。
反義詞:崩潰、搖動、脆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