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壕、陷坑。引申為危難。 章炳麟 《魏武帝頌》:“出車而 玁狁 襄,戎衣而 關 洛 定。登黎獻乎衽席,拯旄倪乎隍阱。”
“隍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與字義分解
引申義
詞義從具體事物擴展為危難、困境的象征,常見于古文語境。例如章炳麟《魏武帝頌》中“拯旄倪乎隍阱”,即以“隍阱”比喻百姓所處的險境。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曆史文獻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比喻含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辭海》或相關古漢語詞典。
《隍阱》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圍城牆或護城河中的陷阱或陷害。
隍(部首:阜,筆畫:11);阱(部首:阜,筆畫:10)。
《隍阱》一詞出自古代文獻《論語·陽貨》,其中有“正月出郊隍阱,正月旦辭。”之述。在古代,人們相信在正月祭祀郊天以及探視隍阱,可以驅邪避禍,保佑風調雨順,豐收吉祥。
繁體字為「隍阱」。
在古代,隍字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隄、穅。阱字的寫法可能為井或巠。
1. 他們在城牆上設下了隍阱,防止敵人進攻。
2. 小偷掉進了警察設置的隍阱中,被立刻逮捕。
組詞:水隍(指圍繞城市的護城河);阱羅(指故意設下的陷阱);陷阱(指蓄意設置的圈套)。
近義詞:陷阱、埋伏、圈套、詭計。
反義詞:安全、保護、預防、防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