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的地方;安定的地方。《晉書·宣帝紀》:“凡物緻之安地則安,危地則危。” 唐 杜甫 《征夫》詩:“漂梗無安地,銜枚有荷戈。官軍未通 蜀 ,吾道竟如何?”
“安地”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指安全或安定的地方,強調所處環境無危險、秩序穩定。該詞可形容社會、家庭、工作等領域的穩定狀态。
古籍記載
《晉書·宣帝紀》提到:“凡物緻之安地則安,危地則危”,通過對比強調環境對事物安危的影響。
唐代杜甫《征夫》詩雲:“漂梗無安地,銜枚有荷戈”,以“無安地”反映戰亂中的動蕩。
文化典故
《晉書·杜預傳》記載杜預治理國家時“勤勉安地”,使社會安定,成為該詞的典型用例。
特指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的安地鎮,以自然風光著稱,擁有仙源湖度假區等景點。
可通過漢典、查字典等來源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及現代用法。
安地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宀和土,筆畫數為9劃。它常用于表達對某個地方或環境的安全感和舒適感。
安地起源于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字形演變自由人頭戴的豎形帽子,代表自由、安全。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變化,并形成了現代的"安地"。
安地的繁體字為「安地」。
在古時候,安地的寫法可以以「安」結尾,例如「遊安地」意為在自由安全的地方遊蕩。
1. 我覺得這個地方很安地,可以放心居住。
2. 這裡的環境真是安地到讓人感到舒適。
1. 安全:指沒有危險和威脅。
2. 安詳:形容内心平靜和安定。
3. 地方:指一定的區域或場所。
穩定、平靜、舒適
危險、不安、緊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