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語。虛幻的塵世。《圓覺經》卷上:“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 明 宋濂 《日本建長禅寺古先原禅師道行碑》:“涅槃生死俱幻塵,有壁積鐵山如銀。”
“幻塵”是一個佛教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釋義
指虛幻的塵世或現象,強調世間萬物本質為空幻,并非真實存在。該詞由“幻”(虛假、不實)與“塵”(佛教中指世俗、煩惱)組合而成。
佛經中的哲學意義
源自《圓覺經》的經典表述:“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此句闡釋了佛教對物質(身)、意識(心)與現象界(塵)的認知,認為三者皆如幻影,需通過修行破除執念。
文學與曆史引用
明代宋濂在《日本建長禅寺古先原禅師道行碑》中寫道:“涅槃生死俱幻塵”,以“幻塵”表達對生死輪回的超越性思考,體現佛教哲學對文人思想的影響。
現代語境中的延伸
當代語境中,“幻塵”偶爾被用于文學或網絡語境,比喻短暫、虛無的人生境遇(如漫畫《暴走鄰家》中的角色名),但此用法已脫離宗教本義。
該詞核心内涵源自佛教空觀思想,強調現象世界的虛妄性,需結合佛經原文及曆史文本來理解其哲學深度。
幻塵是一個詞語,它由“幻”和“塵”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幺(幻)、土(塵)
筆畫:幺(幻)有3畫,土(塵)有6畫
《幻塵》是一個古代小說的書名,出自明代張養浩的《幻塵紀》,該小說描寫了一個傳奇故事。
幻塵的繁體字是「幻塵」。
古時候,幻塵的寫法與現代一般相似。
1. 這個故事裡,主人公常常置身于幻塵之中。
2. 心靈的幻塵遮蔽了我對真實世界的認知。
幻影、塵嚣、幻想、塵埃
虛幻、幻化、塵世、塵嚣
真實、清淨、清掃、潔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