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塵的意思、幻塵的詳細解釋
幻塵的解釋
佛教語。虛幻的塵世。《圓覺經》卷上:“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 明 宋濂 《日本建長禅寺古先原禅師道行碑》:“涅槃生死俱幻塵,有壁積鐵山如銀。”
詞語分解
- 幻的解釋 幻 à 空虛的,不真實的:幻想。幻影。幻境。幻滅(受到現實的打擊而消滅)。亦真亦幻。虛幻。夢幻。 變化:幻化(奇異的變化)。變幻莫測。 筆畫數:; 部首:幺; 筆順編號:
- 塵的解釋 塵 (塵) é 飛揚的灰土:塵土。塵埃。塵垢。塵芥(塵土和小草,喻輕微的事物)。粉塵。煙塵。甚嚣塵上。望塵莫及。 佛家、道家指人間:紅塵。塵世。 筆畫數:; 部首:小;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幻塵"是一個蘊含哲學與宗教意味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義、引申義及文化意象三個層面進行解析:
一、基礎釋義(字面與核心義)
- 幻: 指虛幻、不真實、變幻無常。在佛教哲學中,"幻"常指世間萬物皆因緣和合而生,無固定不變的自性,如夢如泡影(如《大智度論》所言"一切諸法如幻")。
- 塵: 原指微小的塵土,引申為世俗、人間、煩惱、污垢。在佛教語境中,"塵"常指"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即感官所感知的外境,被認為是污染心性、使人産生執着的根源。
- 合義: "幻塵"直譯為虛幻的塵埃或虛幻的塵世。其核心含義是指人世間的一切現象、物質、情感、名利等,都是虛幻不實、短暫易逝的,如同塵埃般渺小且不值得執着。它強調世界的空性與人生的無常。
二、佛教哲學引申義
"幻塵"是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的核心概念之一,用以闡釋"空"(Śūnyatā)觀:
- 諸法如幻: 世間一切事物(諸法)皆由因緣條件暫時聚合而成,沒有獨立、永恒、不變的自體(自性),其存在本質是"空"的,故稱為"幻"。如《金剛經》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六塵虛妄: "塵"特指"六塵",即感官對象。佛教認為,衆生因執着于六塵境界而産生貪愛、憎惡等煩惱(惑),進而造業受苦(業),輪回不息(苦)。認識到六塵的虛幻本質("幻塵"),是破除執着、獲得解脫的關鍵。如《楞嚴經》所言:"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 超越執着: 理解"幻塵"的真谛,旨在引導修行者看破紅塵假象,放下對世間名利、情愛、自我等的貪戀與執着,追求覺悟與解脫(涅槃)。
三、文化意象與文學意蘊
在文學(尤其是詩詞)中,"幻塵"常被用作一種意象,表達:
- 人生虛幻感: 對世事無常、人生短暫的感慨與超脫。如形容繁華易逝、功名如煙。
- 看破紅塵: 表達一種曆經滄桑後對世俗價值的淡漠與疏離。
- 追求精神超越: 暗示對永恒真理或心靈淨土的向往。
總結釋義:
幻塵,意指虛幻不實的世間萬象與塵俗煩惱。它源于佛教哲學,深刻揭示了物質世界和感官經驗的空性、無常本質,強調一切現象皆因緣和合、如夢幻泡影,勸導人們放下執着,尋求覺悟。該詞也廣泛用于文學表達,承載着對人生虛幻性的感悟和對超脫境界的向往。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電子版) - "幻"、"塵"及合成詞釋義(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版)。該詞典為漢語詞彙研究的權威工具書。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鸠摩羅什譯) - 闡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核心教義,為"幻"的哲學意涵提供根本經典依據(大正藏 No. 235)。
- 《大佛頂首楞嚴經》(般剌密帝譯) - 深入探讨心性與外境(塵)的關系,為理解"塵"的虛妄性及破除執着提供重要論述(大正藏 No. 945)。
-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 對"幻"、"塵"、"六塵"、"空"等佛教術語有詳細解釋(上海醫學書局,1922年初版,後多次再版)。
網絡擴展解釋
“幻塵”是一個佛教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
基本釋義
指虛幻的塵世或現象,強調世間萬物本質為空幻,并非真實存在。該詞由“幻”(虛假、不實)與“塵”(佛教中指世俗、煩惱)組合而成。
-
佛經中的哲學意義
源自《圓覺經》的經典表述:“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此句闡釋了佛教對物質(身)、意識(心)與現象界(塵)的認知,認為三者皆如幻影,需通過修行破除執念。
-
文學與曆史引用
明代宋濂在《日本建長禅寺古先原禅師道行碑》中寫道:“涅槃生死俱幻塵”,以“幻塵”表達對生死輪回的超越性思考,體現佛教哲學對文人思想的影響。
-
現代語境中的延伸
當代語境中,“幻塵”偶爾被用于文學或網絡語境,比喻短暫、虛無的人生境遇(如漫畫《暴走鄰家》中的角色名),但此用法已脫離宗教本義。
該詞核心内涵源自佛教空觀思想,強調現象世界的虛妄性,需結合佛經原文及曆史文本來理解其哲學深度。
别人正在浏覽...
白牡丹暴風驟雨變色眼鏡薄暮癡獃出圈兒底着瘋瘋勢勢奮振府院幹略高聚物割臂盟供具公使團狗熊骨目國際勞動節荷花浣紗石回歸線堅牡儉歲積谷防饑吉祭緊抱經緯靠邊口緊苦慢兩虢曆史六尊龍頭竿蠻估馬頭人命服默化潛移牛毛雨潛精積思潛質其樂融融窮虎少師深目國十眉圖石缁樹隙泰始談功攤盆統系頭牌土瀝青豚魚文行出處文飾吳箋喜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