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施施的意思、施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施施的解釋

(1) [go slowly] ∶形容走路緩慢

施施而行

彼留子嗟,将其來施施。——《詩經·王風·丘中有麻》

(2) [be immensely proud]∶形容揚揚得意

[妻]與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孟子·離婁下》

詳細解釋

(1).徐行貌。《詩·王風·丘中有麻》:“彼 留子嗟 ,将其來施施。” 毛 傳:“施施,難進之意。” 鄭玄 箋:“施施,舒行伺閒,獨來見己之貌。”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施施而行,漫漫而遊。”

(2).喜悅自得貌。《孟子·離婁下》:“﹝妻﹞與其妾訕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 趙岐 注:“施施,猶扁扁,喜悅之貌。” 朱熹 集注:“施施,喜悅自得之貌。” 唐 韓愈 《曹成王碑》:“王之遭誣在理,念太妃老,将驚而戚;出則囚服就辯,入則擁笏垂魚,坦坦施施。” 宋 洪邁 《夷堅丁志·謝花六》:“ 謝六 以盜成家……官司名捕者踵接,然施施自如。” 明 宋濂 《危孝子傳》:“欣然就役,施施無難色。” 梁啟超 《中國積弱溯源論》:“彼方以其能多殺6*人而施施自豪。”

(3).象聲詞。 清 黃遵憲 《己亥雜詩》之三八:“荷荷引睡施施溺,竟夕聞娘喚女聲。” 錢仲聯 箋注:“荷荷、施施,皆借用古辭以狀其聲耳。”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施施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施施”是一個典型的疊音形容詞,主要用于書面語,尤其常見于古代漢語和文學作品,形容一種特定的步态或情态。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如下:

  1. 基本釋義:緩慢行走的樣子

    • 這是“施施”最核心、最常見的含義。它描繪的是一種不慌不忙、從容舒緩的行走姿态。
    • 例證: 最經典的出處是《孟子·離婁下》:“蚤起,施施從外來。” 描述一個人早上起來,慢悠悠地從外面走進來。據《漢語大詞典》,“施施”在此處意為“徐行貌”。
    • 引用: 據《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施施”釋義為“慢步行走的樣子”。
  2. 引申釋義:喜悅自得的樣子

    • 由緩慢從容的步态,可以引申出人物内心滿足、得意洋洋的情态。這種用法也帶有一定的書面色彩。
    • 例證: 唐代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有“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之句,雖主要形容行走,但也隱含了作者貶谪後試圖排遣郁悶、故作曠達(或可理解為一種表面的自得)的心境。後世文學作品中,也常用“施施然”來形容人得意、滿足的樣子。
    • 引用: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在“施施”詞條下,除了“形容走路緩慢”外,也标注了“形容洋洋得意”。據漢典網(www.zdic.net),“施施”亦有“喜悅自得的樣子”一義。

用法特征:

近義詞辨析:

“施施”是一個具有古雅色彩的疊音詞,核心義為“緩慢行走的樣子”,引申義為“喜悅自得的樣子”。它主要用于書面語,常以“施施然”的形式出現,生動地描繪人物的從容步态或自得情态。其權威釋義可見于《現代漢語詞典》、《古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施施”是一個漢語疊詞,其含義因語境和讀音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一、讀音為shī shī 時的含義

  1. 形容走路緩慢
    源自《詩經·王風·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将其來施施。”鄭玄注解為“舒行伺閒”,即從容緩步的樣子。現代用法如“施施而行”,描述悠然自得的步态。

  2. 象聲詞
    清代黃遵憲《己亥雜詩》中“荷荷引睡施施溺”一句,此處“施施”模拟聲音,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二、讀音為yí yí 時的含義

喜悅自得貌
《孟子·離婁下》記載:“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趙岐注“施施”為“喜悅之貌”,形容人得意揚揚的狀态。

補充說明

“施施”的核心含義集中于“徐緩行走”和“得意神态”兩種,具體需結合語境及讀音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扁對彪章秉鈞持軸餐費稱首出幸辭遜聰刻村鄙點紙節砥磨斷當渎嫚放年學反光鏡鋒戈風斾分花約柳忿诤附湊芙蓉汗漫遊黃冠草服花妖檢計節本井華金桂矜強禁帑津帖近晚酒腳闾裡毛啬虐刻逆差湓濞潛龍氣沖志定輕體寝合瓊瑛求福桑蠶三一律升轉石表受納宋玉宅談古論今梯杭王賓未蔔先知嗡鼻頭蝸廬下親遐裔械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