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本的意思、達本的詳細解釋
達本的解釋
謂通曉天理、人心等本源。 唐 宋之問 《浣紗篇贈陸上人》:“自昔專嬌愛,襲玩唯矜奢。達本知空寂,棄彼猶泥沙。” 宋 王安石 《寓言》詩之三:“未能達本且歸根,真照無知豈待言。” 明 李贽 《答鄧子陽書》:“於倫物上加明察,則可以達本而識真源。”
詞語分解
- 達的解釋 達 (達) á 通:四通八達。達德(通行天下的美德)。達人。達士(達人)。 通曉:洞達。練達。 遍,全面: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不計個人的得失)。 到:到達。抵達。通宵達旦。 實現:目的已達。
- 本的解釋 本 ě 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藥)。無本之木。 事物的根源,與“末”相對:本末(頭尾;始終)。根本(根源;徹底;本質上)。 草的莖,樹的幹:草本植物。 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體。 原來:本來。本領。
專業解析
“達本”是一個具有哲學深度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于通達事物的根本或本質。它強調超越表象,深入理解并把握事物最基礎、最重要的部分或原理。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角度的詳細解釋:
一、 基本釋義
-
通達根本:
- 指對事物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或道理有透徹的理解和領悟。這裡的“本”指根源、基礎、本質。
- 例如: 修身養性,旨在達本,明了心性之源。 (意指修身養性的目的是為了通達心性的根本源頭)。
-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對“達”有“通曉;明白”的釋義,對“本”有“事物的根基或主體”的釋義。
-
實現根本:
- 指在行動或實踐中回歸、遵循或實現了事物的根本原則或要求。不僅停留在認知層面,更體現在踐行上。
- 例如: 治國之道,在于達本,以民為本方能長治久安。 (意指治國的根本在于實現以民為本的原則)。
- 參考來源:此義項融合了“達”的“實現、做到”之意(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與“本”的核心含義。
二、 哲學與文化意蘊
“達本”一詞蘊含着深厚的中國哲學思想,尤其在儒家和道家思想中有所體現:
- 儒家視角: 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相通。“達本”可理解為通過修身(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來通達人性之善、道德倫理的根本(如仁、義),進而推己及人,實現社會和諧。它強調内在修養是外在事功的基礎。
- 參考來源:《大學》中“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體現了對根本(本)的重視,追求“達本”即是追求“近道”。儒家經典如《論語》、《孟子》中關于“仁之本”、“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等論述,都指向了對根本的探究與持守。
- 道家視角: 更傾向于通達宇宙萬物運行的根本規律——“道”。“達本”意味着體悟“道法自然”的真谛,返璞歸真,順應自然無為的法則。
- 參考來源:《道德經》中“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複命”等思想,強調回歸本源(根/本)的重要性。追求“達本”即是追求對“道”的體認和複歸。
三、 核心要點總結
“達本”一詞的含義可概括為:
- 認知層面: 深刻理解、通曉事物的根本原理、核心本質或基礎所在。
- 實踐層面: 在行動中回歸、遵循、實現或持守這些根本原則。
- 哲學追求: 代表了儒家對道德倫理之根本的體認與踐行,以及道家對宇宙本源之“道”的體悟與複歸。它是一種追求深刻理解并立足于事物根基的智慧與境界。
主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 提供了“達”與“本”的基礎字義支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 提供了現代漢語中“達”與“本”的常用釋義。
- 儒家經典(《大學》、《論語》、《孟子》等) - 闡釋了儒家思想中重視根本、修身達本的核心理念。
- 道家經典(《道德經》) - 闡釋了道家思想中追求歸根複命、體悟大道本源的哲學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達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主要指向哲學和文學層面的理解:
-
基本解釋
“達本”意為通曉天理、人心等本源,強調對事物根本原理或内在本質的領悟。這一解釋源自古代文獻,如唐代宋之問《浣紗篇贈陸上人》中的“達本知空寂,棄彼猶泥沙”,以及宋代王安石《寓言》詩中的“未能達本且歸根,真照無知豈待言”。
-
哲學内涵
- 在儒家和道家思想中,“達本”與“明心見性”相關,指通過内省或實踐達到對宇宙、人生本質的認知。例如明代李贽提到“達本而識真源”。
-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引申為“達到或超越某種标準”,但這一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現代語言演變有關。
-
應用語境
該詞多用于古典文學或哲學讨論中,現代日常使用較少。需注意結合具體文本理解,如唐代詩歌中的“達本”常與“空寂”“歸根”等概念呼應,體現佛道思想的影響。
“達本”的核心是通曉本源,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其指向(如天理、人性或事物本質)。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典或王安石、李贽的相關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愛禮存羊挨脫白燒柏孜克裡克石窟搬九包羞憊懶邊寄播染不打價兒茶褐色差一點盜食緻飽疊雙短趁肚皮法定準備率皡天罔極皇介花書剪抑郊畿較談藠頭诘戎治兵機兆舉縮可鑒空餘括辣辣李耳李廣未封柳眉星眼六戚輪運木籠泥章傔隸錢癖熱化三角債邵父深鑒士飽馬騰死灰槁木私史思韻彈冠通幰車頭昏腦脹亡命完堅瓦舍五時節無所不通哓呼消棄遐心夏月西泠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