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虎皮羊質的意思、虎皮羊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虎皮羊質的解釋

語本 漢 揚雄 《法言·吾子》:“羊質而虎皮。”比喻外強中幹。 明 範濂 《雲間據目抄》卷四:“水旱頻仍,飢饉薦至,號稱殷富者,以供輸供役而十室九虛;策名縉紳者,以尚侈尚奢而虎皮羊質。” 梁啟超 《新民說》十一:“自 漢武 表章六藝,罷黜百家,凡非在六藝之科者絶勿進。爾後束縛馳驟,日甚一日。虎皮羊質,霸者假之以為護符;社鼠城狐,賤儒緣之以謀口腹。變本加厲,而全國之思想界銷沉極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虎皮羊質”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形容外表看似威猛強勢,但内在卻軟弱無力,即“外強中幹、虛有其表”。字面可拆解為:

二、出處與演變

  1. 原始出處:西漢揚雄《法言·吾子》中“羊質而虎皮”一句,比喻虛張聲勢的軟弱本質。
  2. 曆史用例:明代範濂《雲間據目抄》和梁啟超《新民說》均用此成語批判表面強大、實際空洞的現象。

三、用法與延伸

四、文化内涵

此成語反映了中國文化中對“表裡一緻”的重視,強調内在品質的重要性。其貶義色彩警示人們勿以虛假表象掩蓋真實能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古代用例或現代引申,可參考權威詞典中的詳細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虎皮羊質》的意思

《虎皮羊質》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外表看起來威猛強悍,實際上内心脆弱、膽小怯懦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虎皮羊質》的拆分部首是虍、皮、羊、貝,共計16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虎皮羊質》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一書中,形容男子外表威武豪氣、内心膽小怯弱。

在繁體漢字中,虎的寫法是虍,質的寫法是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中,虎的寫法是虍,皮的寫法是皮,而羊的寫法是⺶,質的寫法是貭。

例句

他外表看起來很兇猛,但是内心卻是個《虎皮羊質》的人。

組詞

虎頭虎腦、羊入虎口、虎頭蛇尾、羊質虎皮。

近義詞

雄心勃勃、外強中幹、外寒内熱。

反義詞

狼心狗肺、強者隻是表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