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襄陵的意思、襄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襄陵的解釋

謂大水漫上丘陵。《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 孔 傳:“襄,上也。” 明 何景明 《水車賦》:“過顙類激,襄陵乃害。” 清 龔自珍 《非五行傳》:“ 河 決 瓠子 ,決 酸棗 ,乃至 堯 時懷山而襄陵,水潤下如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襄陵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有以下兩個核心義項:

一、本義:水勢漫過丘陵

指洪水泛濫淹沒山丘的自然現象,屬中國古代文獻中的地理災害描述詞。

引證:

《尚書·堯典》載“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描述洪水包圍山嶺、漫過丘陵的景象。東漢鄭玄注《尚書》釋“襄”為“駕”(超越),即水位高于丘陵。

二、引申義:地名(曆史地理專稱)

特指山西省襄汾縣東北的“襄陵鎮”,因春秋時期晉國在此築陵得名。

地理沿革:

西漢置襄陵縣,屬河東郡,故城在今臨汾市東南。北魏地理學家郦道元《水經注·汾水》記:“汾水又南迳襄陵縣故城西”,印證其地理位置。明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考其名源:“晉襄公葬于此,故曰襄陵。”


文化意象解析:

“襄陵”作為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始終關聯“水淹丘陵”的自然場景。在文學作品中常象征自然偉力,如李白《贈從弟宣州長史昭》中“溟海不振蕩,何由縱鵬鲲”化用“懷山襄陵”意象,隱喻時局動蕩。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024頁,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2. 《辭海》(第七版)地理分冊,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3. 譚其骧《中國曆史地圖集》西漢并州刺史部圖幅,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

網絡擴展解釋

“襄陵”一詞的解釋需結合其多義性,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詞語本義

指大水漫過山陵,形容洪水泛濫的浩大景象。這一用法最早見于《尚書·堯典》中的記載:“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意為洪水洶湧包圍山丘,淹沒高地。該詞在古漢語中常用于描述自然災害的嚴重性,如明代何景明《水車賦》中也提及“襄陵乃害”。

二、地名來源

  1. 晉襄公陵墓
    源自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晉襄公的陵墓所在地(今山西襄汾縣襄陵鎮)。西漢初年在此設襄陵縣,以陵墓命名,後曆經北周、隋唐等朝代行政區劃變遷,至1954年與汾城縣合并為襄汾縣。

  2. 地域代稱
    “襄陵”亦代指襄陵鎮,該地因曆史積澱深厚,融合了傳統文化(如晉文化)、革命文化(紅軍東渡)及現代發展特色,成為晉南文化名鎮。

補充說明

需注意區分語境:在古籍中“襄陵”多指水患,而現代多用于地名。此外,河南睢縣曾有“襄陵”别稱(與宋襄公相關),但非主流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礙難闇室白甚碚磊不食之地部首采服裁旨倉官常平倉陳玉成出岔子大放厥辭跌了下巴董仲舒鬥絶獨對耳子反過犯忌反虜弗目婦師悍亟寒音賀悅洪荒之力禍基簡括姣姬借交衿慮踦跂捐位枯陳蜊黃鹿獨鹿角車内纖被發左袵牆靡強求千裡眼诮恨挈婦将雛騎揚州鶴屈一指饒命日力三不欺三虢聲如洪鐘神應視候授意桃仁鋘鋤無對相禦蟹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