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傳上古時,于地上畫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懲罰。後以“劃地為牢”指限制在一定範圍内。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一六:“ 蕭隊長 同意農會的意見,把 韓家 的人都劃地為牢。” 孫犁 《澹定集·關于“鄉土文學”》:“自己認真做去就可以了,何必因為别人另有選擇,自己就劃地為牢,限制自己?”參見“ 畫地為牢 ”。
“劃地為牢”是一個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結合文學作品或實際案例分析。
劃地為牢,是一個成語,指以劃定的地界為準,建築牢固的圍牆,用來禁锢囚犯。形容對犯人進行嚴密的監控和控制,使其無法逃脫。
該詞的部首是刀、阝、牛,共計13畫。其中刀部表示與刃相關的意思,阝部表示與防範、囚禁有關的意思,牛部是根據其辨音相關聯的部分。
成語“劃地為牢”的來源并不準确,但與當時的監獄制度有關。在古代中國,刑罰以割刑為主,而徒刑較少。因此,“劃地為牢”這個成語在古代并不常見。
在繁體字中,成語“劃地為牢”仍然保持着相同的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成語“劃地為牢”字形有些不同,但意義相同。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成語“劃地為牢”來進行描述,例如:
- 這個國家對犯罪分子實行劃地為牢的管理,使得罪犯無處可逃。
- 老師對學生的言行舉止進行劃地為牢的控制,以維護良好的教學秩序。
一些與成語“劃地為牢”相關的組詞有:
- 牢固:形容堅固、穩定,不易破壞或摧毀的。
- 牢獄:指監獄,用來拘禁犯人的地方。
- 鐵窗銅壁:比喻很堅固的囚室,使犯人無法逃脫。
- 禁锢:指嚴密監控和控制,使其無法自由行動或思考。
與成語“劃地為牢”相反的詞可以是:
- 放任自流:指對事物不加幹預或限制,任其自由發展。
- 放縱:指對某人或某事物給予無限制的自由,不加約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