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碑頌的意思、碑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碑頌的解釋

刻在墓碑上頌揚死者的文辭。《後漢書·崔寔傳》:“初, 寔 父卒,剽賣田宅,起冢塋,立碑頌。”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巨馬水》:“﹝ 霍原 ﹞隱居 廣陽山 ,教授數千人,為 王浚 所害。雖千古世懸,猶表二黌之稱,既無碑頌,竟不知定誰居也。” 唐 劉知幾 《史通·邑裡》:“爰及近古,其言多僞,至於碑頌所勒,茅土定名,虛引他邦,冒為己邑。” 宋 鄭文寶 《南唐近事》:“﹝ 史虛白 ﹞嘗對客弈棋,旁令學徒四五輩,各秉紙筆,先定題目,或為書啟表章,或詩賦碑頌,隨口而書,握管者略不停綴,數食之閒,衆製皆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碑頌是漢語詞彙中具有特定文體功能的複合詞,由"碑"與"頌"二字構成。《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刻在碑上頌揚功德的文字",其核心功能是通過銘刻形式記錄功德事迹。從文體學角度分析,碑頌具有雙重屬性:

一、字義結構解析 "碑"原指豎石,後特指镌刻文字的石制載體。《說文解字》釋"碑"為"豎石也",而"頌"在《周禮·春官》中定義為"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二者結合形成"以石載德"的文體形式。

二、曆史發展軌迹 該文體可追溯至秦代紀功刻石,至東漢時期形成成熟體制。南朝劉勰《文心雕龍·诔碑》指出:"自後漢以來,碑碣雲起",特别強調蔡邕所作碑文"其叙事也該而要,其綴采也雅而澤"的典範價值。

三、文體特征表現 碑頌類作品包含序文與韻文兩部分,通常前散後骈。序文以散文記述人物生平功績,韻文部分則采用四言詩體進行贊頌,如現存東漢《西嶽華山廟碑》即典型代表。此類文體要求"其序則傳,其文則銘"的創作規範(《文心雕龍》)。

四、應用範疇界定 傳統碑頌主要應用于三類場景:①紀功碑(如唐代《平淮西碑》);②宮室碑(如漢代《魯靈光殿賦》相關碑刻);③墓碑文(如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明清時期擴展至記事碑與學術碑等新型類别。

網絡擴展解釋

“碑頌”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bēi sòng,專指刻在墓碑上用于頌揚死者生平事迹或功德的文辭。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2.曆史背景與文獻記載

3.應用場景

4.與其他文體的區别

碑頌作為古代喪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承載着對逝者的追思,也具備一定的曆史文獻價值。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碑文案例,可參考《後漢書》《水經注》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飽飨老拳弊謀參麗常用朝韠塵抱崇長充應川館楚漢成臯之戰翿旌調把戲雕毀冬窩子遁名改作發轸豐鬒蜂至汾陽帽富鄭公觀樂固志合江亭渙若冰釋劃粥割齑悔恨活翻節孝祠漣淪厲山氏流沔盧綸羅襦硵砂馬克辛萌孽門牆桃李米課瑙魯辇合懦善飄洋航海鉛筆畫喪命散遣世辟視爲畏途試音書後水底撈針水犀軍順腳肅菁挑挑剔剔惘若有失吳蒙相輯相埒銷金鍋